農村“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的區別與聯系,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嗎?什么是“農戶自留地”?
農村“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的區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范圍不同。
農村建設用地包括鄉(鎮)村公益事業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以及農村居民住宅用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分為三大類: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設施用地和經營性用地。
宅基地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準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
二、性質不同。
農村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建設用地,鄉(鎮)村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
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
三、轉讓限制不同。
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宅基地轉讓只能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間進行。
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
自留地是中國農業合作化以后,為照顧社員種植蔬菜和其他園藝作物的需要,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分配給社員長期使用的少量土地。其所有權屬于農民集體,使用權由農民以戶為單位行使。每戶使用的自留地的數量,一般不超過當地每人平均土地數的百分之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自留地
百度百科-宅基地
百度百科--農村建設用地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