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系統是什么? 醫療系統有哪些?
一、醫療系統是什么?
你好,醫療系統是一個統稱,包括很多部門,很多單位從國家層面上有衛健委,下設有很多部屬醫院,社區醫院婦幼保健部門還有兒童保健醫院,還有國家疾控中心,現在國家非常重視醫療系統的投資,尤其是在當前疫情嚴重的情況下醫務工作者非常辛苦
二、醫療系統有哪些?
醫療系統包括:各級各類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口腔衛生院,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企業廠礦學校單位衛生室,各級各類急救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大戒毒所,診所,血液供應站等涉及醫療救治,衛生健康服務的部門和單位。
三、醫療系統的功能?
里面什么都能查的到過門診,看病,住院什么都行。
四、醫療系統改革時間?
醫改之路
1993年
公立醫院在3年中對藥品的批零加價太高,1993年5月,衛生部副部長的殷大奎明確反對醫療服務市場化,質疑"醫院是不是掉到錢眼里"市場化改革仍是醫改主線。反對市場主導即被認為是"思想保守,反對改革"。
1997年
醫改十年中國衛生費只覆蓋20%,中央作出《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堅持市場化的基礎上改革衛生管理體制。包括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捐資支持衛生事業;改進和加強藥品最高限價管理,成立國家藥監局。
1998年
全國城鎮職工醫保改革的開始,也是中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開始。醫保改革主要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配套,并穩定劇變中的職工隊伍。在很大范圍內,將公費醫療制度轉為醫療保險制度,由政府全包轉向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結合
2000年2月
地方醫院率先實行"完全市場化"醫院改制,得到國家的認可和鼓勵。國務院發文《關于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鼓勵"各類醫療機構合作合并"。醫療事業基本實現政府資本完全退出。然而,盡管擁有改革的契機,但并未著實實施改革。
2000年7月
由于藥品市場價格虛高,國家開始在個別地區試點采取藥品招標采購制度,要求公立醫院只能采購在招標中中標的產品。各地成立招標辦,國家開始對醫療機構實行分類補貼政策,進一步拉大城市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距離。
2001年
《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試行2001年版)》下發至各省市自治區,意在實行全國統一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醫療服務價格行為。然而,價格做導向直接引發藥品質量的問題。中國藥品在檢測規范和標準上的紕漏,導致藥品安全沒有保障。
2003年
隨著SARS疫情在全國蔓延,中國開始反思公共衛生體系的漏洞。"政府主導派"認為醫改困局在于近二十年來政府對衛生醫療事業的主導不足、撥款不足。國家應向衛生部撥出更多資金支持醫院。醫改應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共品屬性。
2006年
國務院頒布《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堅持政府主導。同時,醫療衛生市場依舊混亂。
2008年
《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涵蓋了不同機構、包括截然相反的意見與方案。"政府主導派"認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應實行均等化,明確強化政府責任。
2009年1月
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臺,并提出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實現"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前提。時年,《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也相應出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正式實施。
2009年9月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比重,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2010年1月
衛生部要求各地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模式。然而直至2013年,受醫保報銷水平等限制,仍然無法全面推行。同年,國務院發文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但具體實施中,民營醫院仍面臨稅收、土地審批、人才流動、區域規劃等困難。
2010年11月
以基本藥物制度為核心的綜合配套改革的"安徽模式"成為正面典型。然而一旦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取消藥品加成,切斷了以藥補醫機制的利益鏈條。
2011年
政府強制降低藥價及診療價格,要求醫療機構以"零差價"銷售基本藥物,并推行政府主導下的"基層綜合改革",包括醫院管理體制、藥品招標采購配送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的改革等。然而政府補貼仍不足以解決"以藥養醫"問題。
2012年
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新版《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公布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盡管基本醫保制度城鄉醫保覆蓋面擴大,達到95%以上,個人醫療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下降。但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用仍處于絕對上升中。
2013年2月20日
國務院規定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診療費原則上10元左右,以"收支兩條線"方式管理,并以績效考評取代以往"與處方掛鉤"的工資分配模式。然而由于中國醫生收入水平遠低于世界大多數國家,診療費作為醫生陽光收入的重要部分,難保"灰色收入"的完全杜絕。
五、醫療系統功能架構?
和智會診醫療系統的用戶角色分為醫生和病人。醫生組成專家討論團通過病人的會診記錄、會診結論和會診報告對病人的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并且對病人當前的疾病、以往的疾病檔案、全身健康檔案進行分析建檔,通過影像形成影響類型和報告目錄,檢驗分析本次診療、當前疾病和異常指標情況。
檢驗分析全面后在醫囑功能模塊添加本次分析結果,根據當前疾病編輯全息醫囑。
專家科進行會診申請或轉診申請,各專家之間進行病歷討論、科內會診、科間多學科會診、全院會診和遠程會診。
六、醫療系統需要招標嗎?
醫療系統需要招標。
因為招標是為某項工程建設或大宗商品的買賣,邀請愿意承包或交易的廠商出價以從中選擇承包者或交易者的行為,招標是在一定范圍內公開貨物、工程或服務采購的條件和要求,邀請眾多投標人參加投標,并按照規定程序從中選擇交易對象的一種市場交易行為。
七、drg是什么醫療系統?
DRG是一個三支柱系統,是指基于DRG的醫保付費系統、醫療監管系統、醫院管理系統。這些系統也有使用方,就是公立醫療保險機構、民辦(商業)健保公司,衛生行政部門(衛健委),醫院、醫院管理部門以及醫學會。
在三支柱系統下,無論是醫保付費、政府監管還是績效管理,均基于標尺競爭,或叫做同業比較。簡單來講,就是評判醫院的醫療服務做得好與不好。到醫保結算的時候,若兩家醫院做得同樣好,拿到的額度是一樣的,或者受到的監管是一樣的。而“同樣好”則是指治在同類疾病治療上做得一樣好,不是一類醫院不能放到一起比。這就叫標尺競爭,同業比較。
20 世紀至 60 年代,涌現出多種有風險調整功能的病例組合工具,在醫療服務管理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當數 DRG。當時美國的耶魯大學衛生研究中心,通過對169所醫院70萬份病歷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的一種新型的住院病人病例組合方案,命名為DRGs。后來被美國聯邦政府衛生財政管理局(HCFA)應用于醫療付費體系中,是世界上公認的較先進的支付方式之一。與按項目付費模式不同,DRGs付費模式依據患者的病情,細分為多個DRGs組,并制定每個DRGs組的付費標準。
作為眾多“病例組合”中的一種,DRG 分組的基本理念是:疾病類型不同,應該區分開;同類病例但治療方式不同,亦應區分開;同類病例同類治療方式,但病例個體特征不同,也應區分開。而且,DRG 關注的是“臨床過程”和“資源消耗”兩個維度,分組結果要保障同一個 DRG 內的病例臨床過程相似,資源消耗相近。
八、醫療系統怎么繳納生育?
1.女參保人員妊娠后,持本人居民身份證、結婚證、居民醫療保險繳費情況證明,到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社區衛生健康部門辦理生育登記手續。
2.女參保人員持本人社會保障卡,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圍產保健檢查,并在首診醫院建立《圍產保健卡》,醫院為其登記產檢信息。
女參保人員只需支付超出產檢結付范圍或結付限額的費用,其余在規定限額內符合結付規定的產檢費用,由醫保中心與定點醫療機構按規定結算。
3.女參保人員生育分娩后,持本人社會保障卡在定點醫療機構出院結賬時,只需支付超出生育醫療費用結付定額的費用、自費藥品及特需服務項目的費用,其余在結付定額內的生育醫療費用,由市醫保中心與定點醫療機構按規定結算。
九、醫療系統網絡怎么升級?
醫療系統網絡升級由醫院的信息科后勤負責。
十、醫療系統之間的關系?
醫療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HIS)是一門容醫學、信息、管理、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邊緣科學,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醫療系統是現代化醫院運營的必要技術支撐和基礎設施,實現醫療系統的目的就是為了以更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手段來加強醫院的管理,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改進醫療質量,從而樹立現代醫院的新形象,這也是未來醫院發展的必然方向。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