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縣獲投2000萬,將建設農村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垃圾中轉站, 你怎么看?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鄉村只有改變垃圾圍村、工業污染物轉移鄉下的現狀,遂平縣人民政府前期已經通過“三清三拆”行動,縣鄉村三級政府付出了大量的工作,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臟亂差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要想得到進一步提升,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實現,現在省發改委2000萬元的資金投入,無疑是雪中送碳,怎么才能把這有效的資金用到刀刃上,除了政府管理部門的努力,社會力量也要為家鄉四美鄉村建設獻計獻策!綜上所述個人觀點如下:
鄉村人居環境的提升需要幾個方面:一是廢棄物處理能力的提升。現絕大部份鄉村沒有生活垃圾、污水、糞便的處理設施及制度,農村的生活垃圾四處亂丟、生活污水四處排放,形成了垃圾山,污水溝,建立適合鄉村現狀的廢棄物處理設施,全面提升鄉村的廢棄物處理能力已經迫在眉睫。二是村容村貌的提升:除鋪道路、建路燈、整治亂堆亂放等硬環境外,更為關鍵的是鄉村建筑風貌與鄉土特色等軟環境的相結合,拆舊補舊,就地取材,盡量避免大拆大建,耗資耗材。因此,村容村貌的提升應充分尊重原來村莊的建筑風貌與傳統文化,突出鄉土特色和鄉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鄉愁”是外出務工創業人員的夢想,但近年來,一些鄉村的綠水、蛙鳴鳥叫的生態系統遭到污染與破壞,鄉村人居環境的提升需要重視原有的環境條件,大力整治污染,宣傳與獎勵相結合,發動各基層群眾全員參與,共同構建良好生態環境。四是管護長效機制的建立:從近幾年的建設實際情況來看,鄉村存在工期短,觀摩完后村容村貌的整治難以形成后續的跟蹤維護與管理。相關部門應責任到人,并通過多種形式,誰受益誰操心,調動村民積極性,最終形成鄉村人居環境的長效管護機制。
以上為遂平在外游子的個人觀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