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開挖時地下水位監測要設多少觀測點
基坑開挖時地下水位監測要設多少觀測點
這個要看你基坑周邊的環境了,如果周邊空曠,沒什么重要建構筑物的話不用幾個,不然的話基坑外地下水位監測點應沿基坑、被保護對象的周邊或兩者之間布置,監耐擾測點間距宜為20~50m。相鄰建昌圓旦筑、重要的管線或管線密集處腔仔應布置水位監測點;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側約2m處。
面積約為9800m 周長約為410m基坑形狀較規則
水位觀測孔的布置要求
1.抽水試驗水位觀測孔的作用
(1)觀測孔中的水位,不存在抽水孔水躍值和抽水孔附近三維流的影響,能更真實地代表含水層中的水位,且觀測孔中的水位,由于不存在抽水主孔“抽水沖擊”的影響,水位波動小,水位觀測數據精度較高。因此,利用觀測孔的水位觀測數據,可以提高井流公式所計算出的水文地質參數的精度。
(2)利用觀測孔的水位,可用多種方法求解穩定流和非穩定流的水文地質參數。
(3)利亂罩用觀測孔的水位,可繪制出抽水的人工流場圖(等水位線或下降漏斗圖),從而可幫助我們判明含水層的邊界位置與性質、補給方向、補給來源及強徑流帶位置等水文地質條件。
(4)一般大型孔群抽水試驗,可根據觀測孔控制流場的時、空特征,作為建立地下水流數值模擬模型的基礎。
2.水位觀測孔的布置原則
觀測孔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布置取決于抽水試驗的目的任務、精度要求、規模大小、試驗層的特點以及資料整理和計算方法等因素。如只為消除“井損”或水躍的影響,只在抽水孔近旁布置一個觀測孔即可。不同目的任務和條件下的抽水試驗,其水位觀測孔的布置如下:
(1)為求取含水層可靠的水文地質參數的觀測孔,一般應和抽水主孔組成觀測線,據地下水徑流條件、含水層性質和抽水時可能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的特點,布置觀測線:
①均質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較小的含水層,其抽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平面形狀為圓形,但抽水孔下游一側水力坡度一般較上游大,故在與地下水流向垂直方向上布置一條觀測線即可(圖5-1a)。
②含水層均質、各向同性、地下水水力坡度較大,抽水水位降落漏形狀一般為橢圓形(下游一側水力坡度大,上游?。?纱怪焙推叫械叵滤飨颍ㄒ话闱闆r下或供水目的布置在下游,排水目的布置在上游)各布置一排觀測孔(圖5-1b)。
③對非均質含水層、水力坡度不大的地段,可垂直流向布置兩排觀測孔,平行流向布置一排觀測測孔(圖5-1c)。
④對非均質各向異性的含水層,且水力坡度大的地段,可以抽水孔為中心,呈“十”字型布置4排觀測孔(圖5-1d)。
⑤均質各向異性的含水層,抽水水位降落漏斗常沿著含水層貯、導水性質好的方向發展(延伸),該方向為水位漏斗長軸,水力坡度??;相反,貯導水性差的方向為漏斗短軸,水力坡度較大。因此,抽水時的水位觀測孔應沿著不同貯、導水性質的方向布置,以分別取得不同方向的水文地質參數。
(2)為某些專門目的進行抽水試驗時,觀測孔的布置以能解決實際問題為原則。例悔陪族如,為了查明含水層的邊界性質和位置時,觀測線應通過主孔,垂直于欲查明的邊界位置,并應在邊界兩側附近都要布置觀測孔。
(3)對干擾井群抽水及大型抽水試驗,應比較均勻的布置觀測孔,以控制整個流場的變化和邊界上的水位和流量。
圖5-1 抽水試驗觀測孔平面布置示意圖
(a)垂直流向一條觀測線;(b)垂直、平行流向各一條觀測線;(c)垂直流向兩條、平行流向一條觀測線;(d)垂直和平行流向各兩條觀測線
1―地下水流向;2―抽水孔;3―觀測孔
(4)觀測孔的數目、距離、深度,主要取決于抽水試驗的目的任務、精度要求和抽水試驗類型。
觀測孔數目:為求參,一般一個觀測孔即可。在觀測線上一般為2個以上,以便使用多種方法求參。如需確定漏斗形狀,則一條觀測線上不應少于3個觀測孔,對于判定水力聯系及邊界性質的抽水試驗,觀測孔應為1~2個。
觀測孔的距離:一般是按抽水漏斗水面坡度碧弊變化規律,愈近主孔距離應愈小,愈遠離主孔距離應愈大。為避開抽水孔三維流和紊流的影響,最近的觀測孔(第一個觀測孔)距主孔的距離,一般應約等于含水層的厚度(至少應大于10m),最遠的觀測孔應能觀測到明顯的水位下降,一般要求觀測到的水位降深應大于20cm。相鄰觀測孔的距離,亦應保證兩孔的水位差必須大于20cm。對于非穩定流抽水試驗,觀測孔的間距應在對數軸上分布均勻,而且孔間間距應比穩定流者小,以保證抽水初期觀測。
觀測孔深度:一般要求揭穿含水層,至少深入含水層10~15m,或觀測孔孔深達抽水主孔最大降深以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