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的內容
關于環境的內容
環境(2113environment)是指周圍所在的條件,對不同的對象和5261科學學科來說,環境的4102內容也不同。
對生物1653學來說,環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圍的氣候、生態系統、周圍群體和其他種群。
對文學、歷史和社會科學來說,環境指具體的人生活周圍的情況和條件。
對建筑學來說,是指室內條件和建筑物周圍的景觀條件。
對企業和管理學來說,環境指社會和心理的條件,如工作環境等。
對熱力學來說,是指向所研究的系統提供熱或吸收熱的周圍所有物體。
對化學或生物化學來說,是指發生化學反應的溶液。
從環境保護的宏觀角度來說,就是這個人類的家園地球。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主要包括:
巖石圈
土圈(即:土壤圈)
水圈
大氣圈
生物圈
急求水質監測方案
江蘇省主要河流市界水質控制斷面監測工作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市界水質控制斷面的監測工作,規范行政交界斷面監測行為,現重新修訂《江蘇省主要河流市界控制目標斷面監測工作實施方案》。
一、依據
《江蘇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200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復)。
二、監測內容
全省范圍內省轄市行政交界河流、敏感水域和易產生污染糾紛的主要市界河流共34條,43個交界斷面。市界河流、斷面名稱、控制目標及監測工作承擔單位名單見附表。
全省主要河流市界斷面水質監測工作由省廳監測與信息處統一組織、省環境監測中心和省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承擔。各省轄市應盡快確定轄區內縣(市)交界河流斷面名單,并參照本方案要求開展轄區內縣界斷面水質監測工作。
本監測方案自2006年5月開始實施,原環境監測報告制度中有關市界目標考核斷面水質監測內容不再要求執行。
三、監測項目
監測項目:流量(含流向)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規定的基本項目24項,其中流量(含流向)、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以及太湖流域河流斷面的總磷、總氮等為每月必測項目;其它19項要求每年1月、7月進行監測,監測結果不達標的項每月要求監測。
四、監測時間及頻次
自2006年5月起各承擔監測的單位按要求開展監測工作,承擔單位由省環境監測中心和市環境監測站聯合監測的,單月(1、3、5、7、9、11月)由省中心實施現場監測,監測結果于當月20日前反饋至相關市站;雙月(2、4、6、8、10、12月)由市站實施現場監測,每月上旬監測一次。承擔單位僅為市環境監測站的,由市站結合例行監測,每月上旬監測一次。
五、監測結果報告
市界斷面監測結果于當月20日前,隨例行水質監測數據上報,按監測報告制度中規定的格式以FTP方式報送至省環境監測中心數據服務器“市界斷面”目錄下。
各市每季度須編制縣界斷面監測報告,于下一季度第一個月10日前以FTP方式報送至省環境監測中心數據服務器“市界斷面”目錄下。
六、質量保證
承擔監測工作的市監測站對本站監測工作中的質量保證負責,并做好質量管理記錄,以備省環境監測中心進行抽查。
省中心和市站聯合監測的斷面,全年內執行一次同步、比對監測;單一由市站承擔監測任務的斷面,省中心組織三個分中心不定期進行現場同步、比對 抽測。同步監測時間另行通知。對全年監測工作和質量控制工作做得較好的市站予以表彰,對監測數據質量較差、質量保證不力的單位予以通報。對有人為修改監測結果的市環保局,省廳將進行全省通報。
七、措施保障
1、各市要加大對市、縣界斷面監測在技術人員、專項經費、分析儀器設備和試劑方面的保障力度,將市、縣界斷面監測作為專項監測工作,各市環保局力爭通過市財政預算解決專項監測工作經費。
2、建立省轄市行政交界斷面監測專項工作經費,解決由省環境監測中心統一組織對市界斷面的監測、質量管理、數據匯總分析、報告編制和發布等工作經費,對各承擔市界斷面監測的省、市站按5萬元/年.斷面的標準予以補助。
附表:
江蘇省主要河流市界斷面一覽表
序號
交界行政區
河流名稱
控制斷面名稱
監測承擔單位
水質目標(2010年)
1
宿遷-徐州
京杭運河
張樓
省環境監測中心
徐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2
淮安-宿遷
京杭運河
水泥廠渡口
省環境監測中心
宿遷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
揚州-淮安
京杭運河
平橋
省環境監測中心
淮安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4
鎮江-常州
京杭運河
新河口
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5
常州-無錫
京杭運河
五牧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6
無錫-蘇州
京杭運河
望亭上游
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7
鎮江-南京
句容河
土橋
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8
鎮江-常州
簡瀆河
戴家棚
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9
南京-常州
南河
河口橋
(或落棚灣)
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10
常州-無錫
南溪河
潘家壩
省環境監測中心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11
鎮江-常州
丹金溧漕河
黃埝橋
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12
常州-無錫
丹金溧漕河
新村里
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13
鎮江-常州
通濟河
舊縣
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14
常州-無錫
中干河
芳泉村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15
常州-無錫
北溪河
楊巷橋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16
常州-無錫
武宜運河
閘口
省環境監測中心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17
常州-無錫
太滆南運河
殷村港
省環境監測中心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18
常州-無錫
太滆運河
黃埝橋
省環境監測中心
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19
蘇州-無錫
張家港
顧家橋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20
無錫-蘇州
張家港
碼頭大橋
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21
無錫-蘇州
錫北運河
王莊北新橋
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22
無錫-蘇州
嘉陵湯
釣邾橋
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23
無錫-蘇州
十一圩港
欄桿橋
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24
徐州-宿遷
徐洪河
沙集西閘
徐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25
徐州-宿遷
新沂河(沭河)
許口
宿遷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26
宿遷-連云港
新沂河
新沂河北泓(沈莊橋)
連云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Ⅳ
27
宿遷-連云港
新沂河
新沂河南泓
連云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28
宿遷-連云港
古泊善后河
龍苴大橋
連云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29
宿遷-連云港
柴米河
柴米河橋
連云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0
宿遷-連云港
薔薇河
(淮沭新河)
桑墟電站
連云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1
淮安-宿遷
淮沭河東偏泓
韓莊鄉
淮安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2
淮安-連云港
鹽河
袁閘
連云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3
淮安-連云港
南六塘河
肖大橋
連云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4
淮安-鹽城
蘇北灌溉總渠
蘇嘴(灌渠)
鹽城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5
淮安-鹽城
入海水道
蘇嘴(排渠)
鹽城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6
淮安-鹽城
西塘河
黃土溝
鹽城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7
揚州-泰州
新通揚運河
泰西
泰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8
泰州-南通
新通揚運河
章郭大橋
南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39
揚州-泰州
北澄子河
河口
泰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40
泰州-南通
通揚運河
曲塘俞樓渡口
南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41
南通-鹽城
通榆運河
古賁大橋
鹽城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42
鹽城-南通
串場河
仇湖橋
南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43
泰州-鹽城
泰東河
泰東大橋
鹽城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