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光機設備的工作原理
拋光機設備的工作原理
拋光機設備操作的關鍵是要設法得到最大的拋光速率,以便盡快除去磨光時產生的損傷層。同時也要使拋光損傷層不會影響最終觀察到的組織,即不會造成假組織。前者要求使用較粗的磨料,以保證有較大的拋光速率來去除磨光的損傷層,但拋光損傷層也較深;后者要求使用最細的材料,使拋光損傷層較淺,但拋光速率低。
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拋光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粗拋目的是去除磨光損傷層,這一階段應具有最大的拋光速率,粗拋形成的表層損傷是次要的考慮,不過也應當盡可能小;其次是精拋(或稱終拋),其目的是去除粗拋產生的表層損傷,使拋光損傷減到最小。拋光機設備拋光時,試樣磨面與拋光盤應絕對平行并均勻地輕壓在拋光盤上,注意防止試樣飛出和因壓力太大而產生新磨痕。同時還應使試樣自轉并沿轉盤半徑方向來回移動,以避免拋光織物局部磨損太快在拋光過程中要不斷添加微粉懸浮液,使拋光織物保持一定濕度。濕度太大會減弱拋光的磨痕作用,使試樣中硬相呈現浮凸和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及鑄鐵中石墨相產生“曳尾”現象;濕度太小時,由于摩擦生熱會使試樣升溫,潤滑作用減小,磨面失去光澤,甚至出現黑斑,輕合金則會拋傷表面。為了達到粗拋的目的,要求轉盤轉速較低,最好不要超過600r/min;拋光時間應當比去掉劃痕所需的時間長些,因為還要去掉變形層。粗拋后磨面光滑,但黯淡無光,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均勻細致的磨痕,有待精拋消除。
精拋時轉盤速度可適當提高,拋光時間以拋掉粗拋的損傷層為宜。精拋后磨面明亮如鏡,在顯微鏡明視場條件下看不到劃痕,但在相襯照明條件下則仍可見到磨痕。拋光機設備拋光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試樣的組織結構,已逐步引起有關專家的重視。近年來,國內外在拋光機設備的性能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不少新機型、新一代的拋光設備,正由原來的手動操作發展成為各種各樣的半自動及全自動拋光機設備。
鋁拋光機屬于重大危險源嗎
屬于。因為鋁拋光機在拋光的時侯所飛濺的鋁的小顆粒經過高溫摩擦,會燃燒或爆炸,所以屬于重大危險源。鋁合金拋光機是一種新型拋光設備,設備有拋光、清洗、去除毛刺等多重功效,做到拋光、清洗、除油、去氧化層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