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監測一般檢測哪些指標?
一、水質監測一般檢測哪些指標?
水質檢測指標
1、色度:飲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時多數人即可察覺,大于30度時人感到厭惡。標準中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
2、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考核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狀態的重要依據。渾濁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減少,這不僅可提高消毒殺菌效果,又利于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產生主要是有機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現或工業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變可能是原水水質改變或水處理不充分的信號。
4、肉眼可見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觀察到的顆粒或其他懸浮物質。
5、余氯:余氯是指水經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續的殺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證供水水質。
6、化學需氧量:是指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氧量。化學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的排放、動植物腐爛分解后流入水體產生的。
7、細菌總數:水中含有的細菌,來源于空氣、土壤、污水、垃圾和動植物的尸體,水中細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國規定飲用水的標準為1ml水中的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
8、總大腸菌群:是一個糞便污染的指標菌,從中檢出的情況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糞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凈化過程中,通過消毒處理后,總大腸菌群指數如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要求,說明其他病原體原菌也基本被殺滅。標準是在檢測中不超過3個/L。
9、耐熱大腸菌群:它比大腸菌群更貼切地反應食品受人和動物糞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體糞便污染的指示菌。
二、水質檢測有哪些?
范圍有污水、純水、海水、漁業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裝純凈水、飲用天然礦泉水、枝握冷卻水、農田灌溉水、景觀用水、生活飲用水、地下水、鍋爐水、地表水、工業用水、試驗用水等。
水質檢測指標:
1、色度:飲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時多數人即可察覺,大于30度時人感到厭惡。標準中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
2、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考核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橋搭早狀態的重要依據。
渾濁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減少,這不僅可提高消毒殺菌效果,又利于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產生主要是有機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現或工業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變可能是原水水質改變或水處理不充分的信號。
4、肉眼可見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觀察到的顆粒或其他懸浮物質。
5、余氯:余氯是指水經加氯消毒,接敏雀觸一定時間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續的殺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證供水水質。
6、化學需氧量:是指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氧量。化學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的排放、動植物腐爛分解后流入水體產生的。
7、細菌總數:水中含有的細菌,來源于空氣、土壤、污水、垃圾和動植物的尸體,水中細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國規定飲用水的標準為1ml水中的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
8、總大腸菌群:是一個糞便污染的指標菌,從中檢出的情況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糞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凈化過程中,通過消毒處理后,總大腸菌群指數如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要求,說明其他病原體原菌也基本被殺滅。標準是在檢測中不超過3個/L。
9、耐熱大腸菌群:它比大腸菌群更貼切地反應食品受人和動物糞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體糞便污染的指示菌。
擴展資料:
水質檢測相關延伸:水質監測監測對象
水質監測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經常性的地表及地下水監測、監視性的生產和生活過程監測以及應急性的事故監測。水質監測可以為環境管理提供數據和資料,可以為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狀況提供依據。
1、地表水及地下水――經常性監測。
2、生產和生活過程――監視性監測。
3、事故監測――應急監測。
4、為環境管理――提供數據和資料。
5、為環境科學研究――提供數據和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質監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質檢測
三、水質環境監測方法有哪些?
1
顏色與透明度
水體根據污染物成分不同顯示出各種顏色。常規水質檢測主要根據水質顏色來推測出水中雜質的種類與數量。比如:粘土使水成黃色,硫化氫氧化析出的硫可以使水呈藍色,各種水藻分別呈現出黃綠色以及褐色等。而水質的透明度表明水中雜質對透明光線的阻礙程度。如果透過水層腐蝕一方面白色或者黑色相見的圓盤,并調節圓盤深度直到能看到為止,這個時候圓盤所在的深度與位置標明其透明度。因此,可以通過標明的透明度來判斷水質的狀況。
2
微量成分
水質的微量成分主要以水質檢測儀器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氣、液相色普法等離姿敏子發射光譜法。系統了解各種水質指標的含義具有非常關鍵性意義。對于任何水生生態系統環境都是通過嚴格選擇的指標進行檢測分析結果的。總之,水質的微量成分必須通過這些儀器進行檢測。
3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法
常規水質檢測方法中最典型的就是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方法。有水的電導率,氧化與還原電位以及包括PH在內的離子選擇電極的各種指標,比如許多金屬離子等。多為溶解量以及氯離子含量為指標。
4
加熱與氧化劑分解方法
該方法主要將含有生物體在內的有機化合物以及分解時候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或者分解時候消耗氧氣的含量等作為水質檢測的指標。
5
溫度與中和方法
其中溫度是最常用的水質檢測方法之一。因為水的許多物理特征以及水中進行的化學過程中與溫度都息息相關。水源不同,其溫度也不同,但是地表的溫度與當地氣候條件有關,其變化范圍在1―30℃,而海水的溫度變化范圍在2―30℃;中和方法主要包括水體的酸度或者堿度進行水質檢測。
6
固體含量
天然水中所含物質大部分屬于固體物質,經常有必要測定器含量作跡碧枝為直接的水質檢測標準,各種固體含量標準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懸浮性固體。將水樣過濾之后殘留物烘干之后殘存的固體物質量,也就是慧肆懸浮物質的含量。其二,總固體。水樣在一定溫度下可以蒸發干燥殘存的固體物質總量,這可以作為常規水質檢測標準之一。其三,統計性固體。溶解性固體主要包括榮譽水的有機物質以及無機鹽,總固體含量是懸浮固體與溶解性固體之和。另外,各種固體含量的測定都是以重量進行的,測定的之后蒸干溫度對結果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能得到滿意水質檢測結果,該水質檢測方法的結果不夠精確。
目前我國主要使用的水質環困做境監測方法主要分為三種:實驗室監測方法、移動監測方法和數尺芹薯畢自動監測站檢測方法。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
監測方法:
化學法、電化學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簡如、離子選擇電極法、離子色譜法、粗咐正氣相色譜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AES)法等。其中,離子選擇電極法(定性、定量)、化學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國內外水質常規監測中還普遍被采用。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水質監測的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巖悔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害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水樣的采集:
1、測定懸浮物、pH、溶解氧、BOD、油類、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項目需單獨采樣;在測定溶解氧、BOD和有機污染物等項目的水樣必須充滿容器;測定pH、溶解氧和電導率等項目宜在現場測定。采樣時要同步測量水文和氣象參數。
2、填寫登記表,水樣的保存要求:
不發生物理、化學、生物變化;不損失組分;
不玷污(不增加待測組分和干擾組分)
容器的要求
選性能穩定,不易吸附預測組分,雜質含量低的材料制成的容器,如聚乙烯和硼硅玻璃材質的容器是常規監測中廣泛使用的,也可用石英或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容器,但價格昂貴。
保存時間要求:
即最長貯放時間,一般污水的存放時間越短越好。
清潔水樣72h;輕污染水樣48h;嚴重污染水樣12h;運輸時間24h以內。
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凍法
(2)加入化學試劑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劑、調節pH值、加入氧化劑或還原劑。
水樣運輸注意事項:
1、塞緊采樣器塞子,必要時用封口膠、石蠟封口;避免因震動、碰撞而損失或玷污,因此最好將樣瓶裝箱,用泡沫塑料或紙條擠緊;
2、需冷藏的樣品,應配備專門的隔熱容器,放入制冷劑,將樣瓶置于其中;冬季應注意保溫,以防樣瓶凍裂。
水樣的消解
(一)目的:破壞有機物,溶解懸浮性固性,將各種價態的欲測元素氧化成單一高價態或轉變成易于分離的無機化合物。
水質監測慧跡 要求:消解后的水樣應清澈、透明、沉淀。
方法:消解水樣的方法有濕式消解法和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
干灰化法又稱高溫分解法。其處理過程是:取適量水樣于白瓷或石英蒸發皿中,水浴蒸干,移入馬弗爐,伍仿450―550℃灼燒到殘渣呈灰白色,有機物完全分解除去。取出蒸發皿,冷卻,用適量2%HN03(或HCl)溶解樣品灰分,過濾,濾液定腔碧纖容后供測定。 干灰化法不適用于處理測定易揮發組分(如砷、汞、鎘、硒、錫等)的水樣
檢測水中某一物質的檢測方法很多,實踐中正確掌據評價檢測方法的標準和選擇檢測方法的一般原則,對從事水質檢測工作的人員來說是重要的,同時,對從事環境管理和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人員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對水質檢測方法優劣的評價,一般應從下述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1、準確度:準確度是指檢測方法給出檢測結果的準確程度,即測定值與真實值接近的程度,通常用誤差表示。誤差愈小,準確度愈高。
2、精密度:即方法的再現性和重現性,常用相對標準差(RSD%)表示。RSD%越小,精密度越好。
3、靈敏度:靈敏度是表示某一檢測方法可以測定某組分的最低含量,其數值越小,表示檢測方法的靈敏度越高。通常,對痕量檢測來說,方法的靈敏度越高,所造成的系統誤差就愈小。因此,提高方法的靈驗度,有可能提高痕量檢測的準確度。
4、選擇性:選擇性是衡量某一方裂森法在實用中受其他因素影響程度大小的一種量度。較高的選擇性,是獲得較高準確度的條件之。
5、環境保護:在方法具有滿足需要的準確度、精密度和靈敏度的同時,還必須考慮該檢測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通常要求皮源歲方法對環境應足低污染或無污染。
6、速度:水質檢測速度影響到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同時有時需要較快的速度才燃睜能滿足環境監測和水文地質工作的需要。在具有滿足生產、科研所需要的靈敏度和準確度的情況下,要求方法簡便、快速。
7、成本:所設計或選用的檢測方法,力求所需儀器價廉,所需試劑費用和能量消耗低。
上述七個方面,方法的準確度是核心;快速、簡便、對儀器天苛求是方法的使用價值所在;方法的低消耗和無污染,是方法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保證。在科研、生產過程中,擬訂或選用檢測方法時,應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選擇最佳方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