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的要求是什么? 環境監測的要求是什么
一、企業環境監測的基本要求?
1.嚴格執行國家環境監測規范,2.建設標準化的實驗室
3.做好監測人員上崗培訓,并持證上崗。
4.實驗室開展計量認證。
二、3類水質的環境監測要求?
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就是水質的各項衛生指標最高容許限制。如鐵不超過0.3,PH值6.5-8.5等
GB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衛生檢驗方法。是怎么檢測水質中的各項衛生指標的方法。如鐵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H值用玻璃電極法等。
三、根據環境監測的特點說明對環境監測提出哪些要求?
1樣品組分的組成復雜,種類繁多。所以要建立優先污染物和優先監測的概念,一般根據污染的程度,選擇毒性大,擴散范圍廣,危害嚴重的污染物優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證獲得準確數據的污染物優先。
2樣品組分的穩定性較差、變異性較大。所以要求盡量對環境樣品實現快速測定,盡量現場檢測,要求有較好的儀器設備或在線監測設備。
3樣品組分的含量通常較低。這給儀器分析法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4環境監測的工作量大。由于環境污染具有時空性等特點,所以要求環境分析檢測滿足連續性、追蹤性的要求,這樣就體現在分析檢測的工作量很大。
四、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的基本要求?
地下水水位、水質、大氣、噪音、地災監測等!
五、環境監測質量負責人任職要求?
1、 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遵守站內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努力工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 認真學習水質自動監測所有儀器的原理和操作規程,掌握一般的維護和維修技術,不斷提高維護操作的技術水平。
3、 保證監測儀器正常運轉;人工監測時,保證數據真實性、準確性,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確保監測數據的公正性和科學性,嚴禁弄虛作假,不受直接或間接的行政干預和人際關系的影響。
4、 根據儀器操作規程和設備性能的要求,對每臺儀器進行操作、維護、檢查、配制自動站所需的各種標準溶液和其他溶液,并及時添加或更換;熟悉自動站的取水系統、配電系統、信息傳輸系統等。
5、 每次巡檢一定做到認真、仔細、周全,詳細檢查各儀器設備,認真填寫工作運行記錄和其他報表。熟悉掌握易損易耗件的更換方法。?
6、 及時提出試劑、消耗材料的購置領用計劃,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
7、 了解水站監測水域歷年監測數據情況,每日三次調閱水監測實時數據,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報,并采取應急措施。當有關參數超過歷年監測數據時,在排除儀器因素影響后,應及時采樣送實驗室進行室內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查找原因,并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
六、環境監測的目的是什么?
環境監測的目的從本質上說有三個方面:(1)執行有關環境保護法規和衛生法規,通過監測檢驗和判別工業排放物濃度或排放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別環境質量是否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
(2)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環保設施能力,通過監測明了環保設施運行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和管理對策,達到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
(3)為了開展科學研究或為環境質量評價提供依據.開展環境科學的研究或進行環境質量評價都需要通過環境監測提供必要的數據,來掌握污染物運動的規律性,探索自然、人類、社會之間的奧秘。
七、三級環境監測站面積要求?
實驗室用房面積不少于1000平方米,監測業務用房人均不少于6平方未。
八、環境監測技術負責人評定要求?
1、精通本公司業務,熟練掌握與檢測有關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
2、全面負責檢測公司技術工作;
3、負責組織全公司人員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標準方法和技術規范;
4、對質量體系中的組織和管理、質量體系、審核和評審、文件控制、人員、設施和環境、檢測方法、檢測報告、檢測工作的分包、結果質量控制等要素負責;
5、負責組織檢測公司內外的技術交流、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工作,審定對外的各類檢測報告(表);
6、負責組織檢測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工作、提高檢測人員的技術業務水平;
7、當質量負責人不在時,代行其職責。;
8、掌握本領域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制定測試技術的發展計劃;
9、批準測試大綱、檢測實施細則、檢測操作規程、非標準設備和檢測儀器的暫行校驗方法; 10、主持綜合性非標準檢測系統的鑒定工作,深入各試驗檢測室,隨時了解并解決檢測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11、組織各類人員的培訓、負責各類人員的考核;
九、簡述對環境監測結果的""五性""要求有哪些?
到當地的環保局監測站,區級的就可以,委托監測,跟他們講明監測報告的用途。一般一周后出結果。報告上會蓋MA及環保局的章。補充:報告分為三部分,第一頁為封面,內容為:
項目名稱:廢水、空氣監測被監測單位:
報告日期:加蓋MA和環保局監測站紅頭章第二頁為說明,如不加蓋公章無效等第三頁也就是第三部分為監測的標準限值及監測值,監測方法及法律依據。
此三部分連在一起蓋一個環保局監測站騎縫專用章
十、環境監測是什么大類?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是環境立法、環境規劃和環境決策的依據。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類
按其監測目的,環境監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監視性監測
監視性監測又稱為例行監測或常規監測,是對指定的有關項目進行定期的、長期的監測,以確定環境質量及污染源狀況、評價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環境標準實施情況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這是監測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廣的工作。監視性監測包括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的監督監測。
(2)特種目的監測
特種目的監測又稱為應急監測或特例監測,包括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糾紛仲裁監測、環評要求進行的監測、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等。
(3)研究性監測
研究性監測又稱為科研監測,是針對特定目的的科學研究而進行的高層次的監測,例如環境本地的監測及研究、標準分析方法的研究、標準物質的研制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