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單片機的環境監測系統設計課題背景 基于單片機環境監測系統設計與分析
一、基于單片機的霍爾測速系統設計?
1.定時器定時時間不夠1s。
可改為:一次定時50ms,中斷20次 2.關于轉速計算問題:如果測速齒輪上貼2個霍爾片或測速齒輪上設置2個齒,則轉速計算都要除以2二、基于單片機的多點溫度測量系統的設計如何實現溫度的采集?
DS18B20是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可以直接采集溫度,并把采集到的數據通過單總線的方式,送入單片機,單片機處理數據,送入4路數碼管顯示就行了,測量的精度,可以通過軟件控制。
一條線上是可以掛多個DS18B20了,所以可以實現多點溫度采集,但是一條線上最多能連接8個18B20。
18B20內部光刻ROM中的有64位序列號,可以看作是該DS18B20的地址序列碼,通過這個地址序列碼區分單總線上的不同器件。
這個系統最主要的就是編寫單總線的接口函數,這部分要參考18B20的datasheet編寫。
三、基于5151單片機嵌入式系統的實例?
這個有很多實例,隨便一個開發板配套光盤都有可以直接運行的實例。
四、基于51單片機中等難度的畢業設計題目?
TOP1.基于51單片機人臉簡易識別系統
TOP2.基于51單片機智能非特定人聲語音識別系統
TOP3.基于51單片機指紋考勤系統
TOP4.基于51單片機智能小型穿戴手表
TOP5.基于51單片機智能家居12防衛報警
TOP6.基于51單片機8位16位門禁系統
五、基于單片機的電子秤設計畢業論文?
目錄
第1章 緒論 2
第2章 方案論證 4
2.1 半橋電子秤的任務分析與實現 4
2.2半橋電子秤的硬件方案設計 5
2.3 半橋電子秤的軟件方案設計 6
第3章 半橋電子秤的硬件設計 8
3.1 傳感器的選擇 8
3.1.1應變式電阻傳感器的測量原理。 8
3.1.2傳感器的分類和選擇 9
3.3 采集電路的設計 11
3.3.1數據采集系統的組成 11
3.3.2數據采樣保持器 11
3.3.3 A/D轉換器 12
3.4 顯示電路的設計 13
3.5 鍵盤電路的設計 13
3.6 報警電路的設計 14
第4章 半橋電子秤的軟件設計 15
4.1 引言 15
4.2監控程序的設計 16
4.3 數據處理子程序的設計 16
4.5顯示子程序的設計 18
4.6 鍵盤掃描子程序的設計 19
4.7報警子程序的設計 20
第5章 調試與分析 20
第5章 調試與分析 21
5.1 調試系統簡介 21
5.2 調試故障及原因分析 21
結 論 22
參考文獻 23
附錄1 半橋電子秤硬件系統原理圖 24
附錄2 半橋電子秤軟件程序清單 25
附錄3 設備清單 41
第1章 緒論
1.1 概述
隨著時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微電子學和計算機等現代電子技術的成就給傳統的電子測量與儀器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革命性的影響。常規的測試儀器儀表和控制裝置被更先進的智能儀器所取代,使得傳統的電子測量儀器在遠離、功能、精度及自動化水平定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并相應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智能儀器控制系統,使得科學實驗和應用工程的自動化程度得以顯著提高。
作為重量測量儀器,智能電子秤在各行各業開始顯現其測量準確,測量速度快,易于實時測量和監控的巨大優點,并開始逐漸取代傳統型的機械杠桿測量稱,成為測量領域的主流產品。
本文設計的電子秤以單片機為主要部件,用匯編語言進行軟件設計,硬件則以半橋傳感器為主,測量0~500g電子秤,隨時可改變上限閾值,并達到閾值報警的功能。稱重傳感器輸出的電量是模擬量,數值比較小達不到A/D轉換接收的電壓范圍。所以送A/D轉換之前要對其進行前端放大、整形濾波等處理。然后,A/D轉換的結果才能送單片機進行數據處理并顯示。其數據顯示部分采用LCD顯示,成本低且能很好地實現所要求的功能。
本次課設完成的電子秤的主要優點是:
1、實時測量與監控。
2、閾值修改與重設功能。
3、超值報警功能。
4、測量精度高。
5、顯示速度快、準確。
本文設計的電子秤雖然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智能儀器,但是通過它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智能儀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優異的性能。
我有你需要的論文,加④③⑤③⑤①⑥②我來幫助你!
六、基于51單片機的智能循跡小車的設計具體思路?
可以使用紅外對射管,黑色的會被吸收,白色的會反彈,通過這個就可以判斷當前是否在線里面,以此控制下小車行駛。
七、基于51單片機的智能灌溉系統實驗目的?
實驗目的是:設計一套能夠實現智能灌溉的澆花系統。
八、項目管理系統的設計背景?
項目背景 一. 項目的提出原因 二. 項目環境背景 三. 項目優勢分析(資源、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 四. 項目運作的可行性 五. 項目的獨特與創新分析
九、程序設計系統的背景?
程序設計模式的產生背景是:
“設計模式”這個術語最初并不是出現在軟件設計中,而是被用于建筑領域的設計中。
1977 年,美國著名建筑大師、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結構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在他的著作《建筑模式語言:城鎮、建筑、構造(A Pattern Language: Towns Building Construction)中描述了一些常見的建筑設計問題,并提出了 253 種關于對城鎮、鄰里、住宅、花園和房間等進行設計的基本模式。
1979 年他的另一部經典著作《建筑的永恒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進一步強化了設計模式的思想,為后來的建筑設計指明了方向。
1987 年,肯特·貝克(Kent Beck)和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首先將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的模式思想應用在 Smalltalk 中的圖形用戶接口的生成中,但沒有引起軟件界的關注。
直到 1990 年,軟件工程界才開始研討設計模式的話題,后來召開了多次關于設計模式的研討會。
1995 年,艾瑞克·伽馬(ErichGamma)、理査德·海爾姆(Richard Helm)、拉爾夫·約翰森(Ralph Johnson)、約翰·威利斯迪斯(John Vlissides)等 4 位作者合作出版了《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一書,在本教程中收錄了 23 個設計模式,這是設計模式領域里程碑的事件,導致了軟件設計模式的突破。這 4 位作者在軟件開發領域里也以他們的“四人組”(Gang of Four,GoF)匿名著稱。
直到今天,狹義的設計模式還是本教程中所介紹的 23 種經典設計模式。
十、基于FPGA的指紋和基于51單片機的區別?
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指紋識別系統和基于51單片機的指紋識別系統有以下區別:
1. 處理能力:FPGA擁有比51單片機更強大的處理能力,可以完成更加復雜的運算和邏輯操作。這使得基于FPGA的指紋識別系統在速度和響應性能方面具有優勢。
2. 靈活性:FPGA的可編程性使得其可以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靈活配置和調整。而基于51單片機的系統則相對固定和受限,難以進行擴展和升級。
3. 電路復雜度:由于FPGA本身就是一個數字電路平臺,因此可以直接實現數字電路的設計,實現電路的高集成度和復雜度。相比之下,基于51單片機的電路設計則相對簡單,難以實現高復雜度的電路設計。
4. 成本:相比之下,基于51單片機的指紋識別系統成本低,易于開發和維護,適合中小型應用場景。而基于FPGA的指紋識別系統成本相對較高,適用于對處理能力、響應性能和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
綜上所述,基于FPGA的指紋識別系統和基于51單片機的指紋識別系統各具優缺點,開發者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和設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