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工作方案)
一、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規定?
答: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規定:《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令第22號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入河排污口水質標準?
答:污水排入河道前應當經過處理,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超過標準和指標排放的,由相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三、入河排污口是什么?
入河排污口就是流到河里的排污口,排污口摳門是排污口的門,直排污水到河里是犯法的
對于企業數量多、排水量小且獨立排放的產業集聚區,應當采取明渠、管道等措施,將企業達標排放的廢水進行匯合排放,進一步減少入河排污口數量、提高監管實效。
四、入河排污口處理方法?
入河排污口連著河流和陸地污染源,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關”。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內,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重慶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開始率先啟動排查整治。
大數據智能化賦能 入河排污口應查盡查
據了解,為將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生態環境部采用了三級排查模式:第一級排查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第二級排查組織人員對發現的疑似排污口進行徒步現場排查,核實確定排污口信息;第三級排查組織業務骨干對疑點難點進行重點攻堅。
在摸排中,重慶試點地區首先將通過向相關部門、鎮街,村社搜集資料,對轄區內水系、市政管網建設、產業分布等進行初步了解,關注重點區域;其次,利用技術手段,如無人機航拍全面排查,覆蓋人力難以到達的區域;接著,將分網格采取“地毯式”排查,以村社為單位,逐個排查區域內所有排污口,同時進行監測、溯源工作。
“在排查和溯源中,CCTV閉路電視、管道潛望鏡(QV)、管道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效率。”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孫國俊說,植被過于茂密會掩蓋排污口,或是受地理環境影響,有的排污口在排查過程中很難被發現,這個時候,就要發動基層力量,當地人更了解地形地貌,也更加了解產業分布及居民點情況,便于溯源。
散居的居民點是排查的另外一個難點。“居民散居,排水量就會很少。那么水量達不到的話,按照監測規范是很難監測的,但依然不能排除污染。這個時候,就得借助更多的輔助監測儀器。”渝北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執法人員杜杰說。
截至去年11月,重慶市全面完成排查、監測、溯源階段工作,核實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356個。
對癥下藥 入河排污口水質持續變好
“發現排污口存在的問題只是第一步,如何進行治理才是重中之重。”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蔡建寧介紹,當地堅持科學治污、對癥下藥,在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將入河排污口整治與小流域綜合治理緊密銜接,從污水排放控制到管網建設、生態修復、流域治理等全過程統籌考慮,將陸續投入30余億元,系統實施綜合整治。
位于兩江新區悅來桐子灣附近的入河排口主要服務悅來生態城片區,上游方家坪路、謝家巖路等地的雨水也經此流入嘉陵江。“這片被污染一方面是因為雨天道路污染物混入,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活陽臺上洗衣機等產生的污水直接進入雨水管道,后一個問題也是以前經常被大家忽略的。”蔡建寧說。
為解決這問題,兩江新區在規劃悅來生態城片區時采用了“海綿城市”理念,落實了嚴格的城市、小區、住戶雨污分流措施,強化雨污管網工程質量,實施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同時,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還對這里加強了日常管理,嚴格整治建筑工地污水亂排現象,定期開展排口水質監測。如今,這處排污口的水質一直穩定在I-III類水質。
“今年共計排查工業企業、在建項目、餐飲單位等點位1023個,發現污水排放問題55個,目前所有問題全部完成整改。”蔡建寧表示。
多部門協同 共同筑牢水生態環境保護屏障
“任務清、權責明、配合快,多部門通力協作,是我們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一大法寶。”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排污口不僅由各整治責任單位組織驗收監測,推進達標銷號,還結合巡河制度將排口納入河長日常巡查監管,并實施長期動態監控預警。
以康美街道麥田壩金海灣公園入江景觀排口的整治為例,來自上游施工廢水和餐飲游攤廢水,讓這里成為典型的城市雨洪排污口。為解決該排口在第二級排查時存在的現場快檢,氨氮、總磷指標異常、排污口處殘留有大量餐廚垃圾等問題,兩江新區生態環境局聯合多部門開展了溯源排查,通過督促工地規范施工廢水和營房生活污水的處理和排放、勸離游攤等一系列工作,目前該排污口已完成整治,并且水質優于地表水Ⅲ類,在嘉陵江畔形成一處景觀和排水功能的雨洪排口。
截至目前,兩江新區需要整治的56個排口,已完成整治30個,剩余排污口預計在2022年底完成整治。渝北區需要整治的21個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此外,重慶還在沿江23個區縣全面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目前,重慶已累計出動人員23萬余人次,全空間航飛排查山地面積近5000平方公里,全時段排查甄別三峽庫區豐水和枯水期排污口,排查點位22萬余個,發現問題5625個,完成整改5606個。建成排污口綜合查詢、智能預警“兩個大數據系統”,初步實現排污口“一張圖、一張網”智能化監管。
“2020年1—11月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6%,優于國家考核目標2.4個百分點。連續4年在國家‘水十條’考核評價中排名全國前列。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重慶將繼續堅持水陸統籌,不斷完善體系建設,提升智慧管控手段,做好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工作,確保清水入河。
五、入河排污口必須在河道嗎?
不一定。有些排污口是在河道,但有些排污口又遠離河道,要經過一段排水溝才能進入河道。無論排污口在不在河道,都必須通過污水治理后,達到國家排污標準后才能排入河道,對于污水不治理直排河道的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六、入河保障斷面水質有什么建議?
水源地加強在線水質監測,河流斷面設立水質監測點,管網末端做好定期水質采樣檢測。。。等等
七、入河排污口標識標牌技術規范?
排污口標牌設立要求:
1.圖形顏色及裝置顏色
提示標志:底和立柱為綠色,圖案、邊框、支架和文字為白色;
2.輔助標志內容
(1)排放口標志名稱;
(2)單位名稱;
(3)編號;(按《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進行編號)
(4)污染物種類;
(5)××環境保護局監制。
3.輔助標志字型:黑體字。
4.標志牌尺寸
(1)平面固定式標志牌外形尺寸
①提示標志:480×300mm
(2)立式固定式標志牌外形尺寸
①提示標志:420×420mm
②高度:標志牌最上端距地面2m地下0.3m
5.標志牌材料
(1)標志牌采用1.5-2mm冷軋鋼板;
(2)立柱采用38×4無縫鋼管;
(3)表面采用搪瓷或者反光貼膜。
6.標志牌的表面處理
(1)搪瓷處理或貼膜處理;
(2)標志牌的端面及立柱要經過防腐處理。
7.標志牌的外觀質量要求
(1)標志牌、立柱無明顯變形;
(2)標志牌表面無氣泡,膜或搪瓷無脫落;
(3)圖案清晰,色澤一致,不得有明顯缺損;
(4)標志牌的表面不應有開裂、脫落及其它破損。
8.檢查與維修
標志牌必須保持清晰、完整。當發現形象損環、顏色污染或有變化、退色等不符合本標準的情況,應及時修復或更換。檢查時間至少每年一次。
八、水質斷面監測方案?
斷面水質是河流斷面的水質。河流的斷面分為縱斷面及橫斷面。一般應布設對照、控制、削減三類斷面。
1、縱斷面:沿河流中線(也有取沿程各橫斷面上的河床最低點)的剖面,測出中線以上(或河床最低點)地形變化轉折的高程,以河長為橫坐標,高程為縱坐標,即可繪出河流的縱斷面圖。可以表示河流的縱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2、橫斷面:河槽中某處垂直于流向的斷面稱為在該處河流的橫斷面。它的下界為河底,上界為水面線,兩側為河槽邊坡,有時還包括兩岸的堤防。橫斷面出稱為水斷面,它是計算流量的重要參素。
九、入河排污口驗收報告編制規范?
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建設單位開展自主環境保護驗收指南 ,并按照所屬行業技術規范進行編制驗收報告。
十、雨水水質監測規范?
水質一看水色。由于浮游生物的種類以及數量的不同而反映的水色亦是多種多樣。1、較好的水質:黃褐色、油綠色、草綠帶黃色、墨綠色等,這些水色的水質都含有豐富的浮游生物且易被魚消化的種類較多。2、較壞的水質:淺綠色、暗綠色、藍綠色、灰色,這些水質含的浮游生物都是屬水質于難消化的種類,應通過加注新水和施加生石灰改變浮游生物的組成。
二看下風處的油膜。一般肥水塘下風處常有暗綠色或煙灰色油膜,粘性發泡,上午少,下午多,如只有少量油膜,水質應是理想水質,但過多的油膜就會影響水中的氣體和空氣中氣體交換,應加注新水解決。
三看水色是否有變化。理想的水質隨著光照和時間的不同而常有變化,這是浮游植物處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現,一般是上風頭水色淡,下風頭水色濃,上午水色淡,下午水色濃。
四看水質是否有異味。池塘水中的浮游植物未被魚利用,都會衰老死亡。如較多浮游植物死亡,池塘的下風處都會聞到水質散發出的腥味或臭味,此時應注意水質的缺氧及惡化。水質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