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環境監測系統研究(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環境監測系統研究原理圖)
一、物聯網溫度監測系統研究意義
有利于提高監測系統研究水平,提高認識能力。
二、利用物聯網實現環境監測,關鍵技術有哪些?
實現物聯網環境監測,會用到以下技術:
1 傳感器技術。環境監測會用到大量的傳感器,用來檢測大氣、水質、土壤、污染等等,傳感器是必不可少的。
2 通信技術。分有線與無線兩種,目前更多的采用的是無線技術,比如ZigBeeloroNB-IOT、Wi-Fi、GPRS等,用無線的好處是突破距離的限制,不需要布線,方便,尤其是在一些復雜場合。
3 應用服務。目前環境監測更多的是納入云平臺,通過大數據來分析與監測,利于決策。
但是做環境監測之前,肯定要確認一些事情,不然你傳感器不知道用什么。
然后你再做下比較,跟傳統監測來做比較,看是否投入產出短期或長期有回報。
三、物聯網的技術特征?
物聯網的主要特征有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四、物聯網的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基于什么式進行信息傳輸?
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利用電磁感應的改變來識別標簽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種簡單的無線系統,只有兩個基本器件,該系統用于控制、檢測和跟蹤物體。系統由一個詢問器(或閱讀器)和很多應答器(或標簽)組成。
五、物聯網服務提供主要基于什么模式?
主要基于大數據,這樣才能更加準確。
六、物聯網服務提供主要是基于什么模式?
主要基于數據流模式,才能更加全面、準確。
七、物聯網技術的優勢?
物聯網源于硬件和互聯網,但優于硬件和互聯網,物聯網的硬件叫智能硬件。
舉個例子:溫室大棚中的無線傳感器。可以通過采用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CO2濃度、土壤溫濕度四個傳感器實時采集溫室內環境數據。通過傳感器內置的LORA無線傳輸模塊,將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服務器保存與管理,用戶可以在線實時查看溫濕度數據,數據更加精準高效。因此,無線傳感器這個智能硬件,為物聯網智能化溫室做好了基礎鋪墊。
八、物聯網技術的層次?
綜合國內各權威物聯網專家的分析,將物聯網系統劃分為三個層次:
感知層
網絡層
應用層
感知層解決的是人類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數據獲取問題,由各種傳感器以及傳感器網關構成。該層被認為是物聯網的核心層,主要是物品標識和信息的智能采集。
傳輸層也被稱為網絡層,解決的是感知層所獲得的數據在一定范圍內,通常是長距離的傳輸問題,主要完成接入和傳輸功能,是進行信息交換、傳遞的數據通路。
應用層也可稱為處理層,解決的是信息處理和人機界面的問題。網絡層傳輸而來的數據在這一層里進入各類信息系統進行處理,并通過各種設備與人進行交互。
九、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數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Mote)。
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絡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互聯網(Internet)環境下,采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范、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十、物聯網工程技術與物聯網工程區別?
有三點區別:
一、性質不同
1、物聯網工程技術:是物聯網在大學專科(高職)層次的唯一專業,屬于電子信息類,升本專業為物聯網工程。
2、物聯網工程: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體與網絡相連接,物體通過信息傳播媒介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
二、培養目標不同
1、物聯網工程技術:培養掌握射頻、嵌入式、傳感器、無線傳輸、信息處理、物聯網域名等物聯網技術,掌握物聯網系統的傳感層、傳輸層和應用層關鍵設計等專門知識和技能,具有從事WSN、RFID系統、局域網、安防監控系統等工程設計、施工、安裝、調試、維護等工作的業務能力,具有良好服務意識與職業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物聯網工程: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三、學科不同
1、物聯網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有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TCP/IP網絡協議,RFID技術,計算機原理,程序設計原理等。
2、物聯網工程: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兩大類,學生主要學習研究信息流、物質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轉換的方法和技術,有著很強的工程實踐特點。
回答完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