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鑫科技公司正規嗎?
蘭鑫科技公司正規嗎?
蘭鑫科技公司正規,公司是正規注冊成立,合法經營的公司。
深圳蘭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法定代表人蘇李輝,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40300MA5DGTE2X5。
經營范圍一般經營項目是:生物技術、生態環境技術、光電技術、酶與酶制劑應用技術、微生物應用技術、生物能源技術、土壤修復技術、水處理技術、生態農業與食品生產技術及相關產品的研發、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以及上述相關領域的儀器、設備、試劑、耗材與制作材料的研發。
許可經營項目是:生物技術、生態環境技術、光電技術、酶與酶制劑應用技術、微生物應用技術、生物能源技術、土壤修復技術、水處理技術、生態農業與食品生產技術及相關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以及上述相關領域的儀器、設備、試劑、耗材與制作材料的銷售。
中國民企轉央企的公司
在《民企變國企!又一家建筑上市公司易主了》一文中,給大家講了,杭州地鐵控股宏潤建設一事。而近日,上市公司博天環境發布重磅公告,擬向葛洲壩全資子公司葛洲壩生態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25億股股票。加上此前葛洲壩生態受讓國投創新及復星創富的5%公司股份,這一系列事項完成后,葛洲壩生態將持有上市公司145,412,918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6.81%。通過《合作框架協議》、《表決權放棄協議》以及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等協議的約定,待所有交易完成后,葛洲壩生態將成為博天環境的控股股東,博天環境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屆時,博天環境將成為中國能建旗下的一員猛將,同時也就晉升為建筑央企!
其實在說博天環境之前,可能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遇到資金危機,外加經營壓力。博天環境債務逾期、重大項目中止,從而導致訴訟纏身、業績持續虧損。博天環境2020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8億元,其可謂是遇到多事之秋。而導致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很大的根源也是因為PPP。博天環境成立于1995年;2005年,趙笠鈞接手博天環境,隨后帶領博天成長為水環境處理領域的領軍企業。2011年到2015年五年間,博天環境的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超50%,這個數字在當時可以說是在水環境類上市公司里面的佼佼者。進入“十三五”,博天環境在市政領域發力,形成“工業+市政”雙輪驅動。2017年2月17日,博天環境在上交所掛牌。因此從這看,博天環境也算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
話又說回來了,再強的個體,也無法與趨勢抗衡。到了2018年,由于國家宏觀形勢的變化,PPP風向標驟變,項目政策調整,經濟下行,資金收緊,最開始大干快上的民營企業遭遇了資金滑鐵盧,博天環境、東方園林之類也陷入了發展危局。
到了2019年博天環境又爆出“綠債”危機,很幸運的是積極籌措了11.9億元歸還了銀行貸款,但這一大筆支出也一下子加劇了資金鏈壓力,完全打亂了博天的陣腳。至此,博天環境就開啟了尋找“有緣人”之旅。外加博天環境本身就是實力雄厚之材,所以也吸引了一大波央企的橄欖枝。據基建通大數據獲悉,博天環境先后與中國誠通生態、青島融控、中匯集團等多家國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也曾與三峽、中車等商談過收購事宜,但最后都沒有了下文,直至如今情定葛洲壩生態,博天環境也總算迎來了大靠山。
葛洲壩生態是上市公司葛洲壩旗下專業從事生態環境工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主營業務涉及水環境治理、土壤修復、生活垃圾處理等,可以說與博天環境的業務非常般配。雖然葛洲壩生態成立時間不長,但其背靠的葛洲壩集團卻是響當當的央企,大家也都是非常熟悉了。更為厲害的是,葛洲壩集團如今在大電力、大交通、大建筑、大環保、新基建等領域形成了“四大一新”全口徑工程承包專業能力,打造了海外、交通、房地產、水務、文旅五大投資平臺,所以博天環境背靠葛洲壩,可謂是想象空間無限啊。
而博天環境的實力非凡,雖然是民企,但是其在水環境領域的地位就如同東方園林之于園林領域的地位。博天環境不僅擁有品牌、業績、團隊、技術優勢,而且還有強大的經營能力。這里舉例其曾經“參戰”的項目:
從上面可以看到,博天環境經常聯合央企/國企一起出戰,并且很多時候還是以牽頭方的身份,可見其實力不凡!
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環保業務必然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因為葛洲壩與博天環境的合作非常契合國家戰略,同時又非常符合中國能建主業定位,雙方使命一致、目標明確。
葛洲壩得到了博天環境,麾下就又增了一員猛將,可以發揮博天環境在品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支持博天環境主營業務發展;而博天環境背靠葛洲壩集團,可以充分利用葛洲壩以及中國能建的戰略協同效應,帶來公司自身主業能力的持續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借助葛洲壩集團良好的決策管理體系、嚴密的風險防控機制,來加強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以及借助葛洲壩集團的融資能力,拓寬公司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減少公司財務費用支出,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中國沒有民企轉央企的公司。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