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三個說得清 什么時候提出的
環境監測轉型,其實質是要求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從“對立”走向“和諧”。
這使得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和有機組成部分,融入到環保工作全局,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漸凸顯。
具體說,環境監測轉型在以下三個方面:
建設“一個體系”——大力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是滿足環境保護和環境監管需要而建立的一套先進、完整和符合國情的環境監測法律法規、業務管理、技術裝備、技術標準和人才保障的綜合體系,其內涵與環境監測轉型的目標完全一致。因此,環境監測轉型落實到工作層面,就是要牢牢抓住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這個根本,以寬廣的眼界準確把握我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完善體制機制,著力科技創新,推進科學發展,全面提升我國環境監測事業的能力水平,開創我國環境監測事業的新局面,為適應并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歷史性轉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理順“三個關系”——理順環保系統與其他部門、各級監測站與監測管理部門、監測系統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環境保護部成立監測司之后,各省級環保廳(局)也將相應成立監測管理,新成立的監測行政管理也面臨轉型,其核心是營造和諧有序的監測格局。一是要處理好環保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要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統一全國環境監測的監督管理和信息發布,確立環保系統環境監測的行業地位與權威。二是在環保系統內部實現行政管理與業務技術的科學分離。監測行政管理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加速推進法律法規建設、調整改革體制機制、科學編制規劃計劃、協調解決重大問題上;各級環境監測部門,特別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省級站要將工作重點從協助管理轉到業務技術上來,“聚精會神抓業務,一心一意鉆技術”,把環境監測業務和技術工作做大做強、做精做細,不斷提高技術支撐保障能力。三是處理好監測系統上下級之間的關系,要通過對省、市、縣各級環境監測事權劃分和職能任務的科學化、法定化,優化資源配置,做到責、權、利相統一,任務、投入、能力相配套,提升整體效能。
實現監測“三個說清”——說清污染源狀況、說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新時期環保工作的宗旨是“為科學發展保駕護航,為人民健康鞠躬盡瘁”。環境監測工作必須緊扣這一宗旨,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為環境執法提供證據、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為環境研究提供數據。
努力做到“三個說清”:一是通過加強污染源監測,努力說清污染源狀況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為污染減排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二是通過深化環境質量監測,說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為科學準確判斷環境形勢提供技術依據;三是抓好應急與預警監測,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及時發現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有效應對和控制突發環境事件提供數據支持。要不斷提高監測數據和監測信息的科學性、規范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為環境管理與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使環保工作由被動、事后、補救、消極轉變為主動、事前、預防、積極,這也是環境監測轉型的最終目的。
因此,環境監測工作更全面,手段更先進,更具有前瞻性、準確性和主動性。對于環境檢測站來說,任務更艱巨,要求也更高。至于行政權力實際上也是加強而不是削弱。當然,我說的不是利用行政權力,卡、拿、要的權力,而是對于和其他部門的監督權、督察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