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主動監測和被動檢測的區別?
作為APM行業人員,這個問題必須要來回答一下~
被動檢測:頁面植入腳本或探針,當用戶訪問網頁時,探針自動采集數據并回傳數據庫進行分析。
優點
1) 真實用戶數據(最后一公里)
2) 地區/網絡/瀏覽器的覆蓋率高
3) 無需硬件投入,成本小
缺點
1)需植入探針到代碼中,有侵入性、安全性、隱私性方面的擔憂,同時也會造成一定程度性能損失
2)植入腳本只能采集基礎的網絡和瀏覽器事件數據,無法采集真實頁面加載速度(符合人腦視覺感知)
3)問題已經發生,并暴露給了真實用戶
4)無法自動化,依賴用戶人工操作。
4)環境不可控,數據雖然體量大,但是也有很強的干擾性。
主動監測: 搭建分布式受控環境,模擬用戶發起頁面訪問請求,主動采集性能數據并分析。
優點
1) 無需植入探針,沒有侵入性、安全性、隱私性方面的擔憂,也不會造成性能損失
2) 受控環境,獲取更高權限,可以采集真實頁面加載速度(符合人腦視覺感知)
3) 可監控未發布版本,在問題暴露給真實用戶之前發現并解決問題
4) 可自動化,并可集成到開發流程進行持續迭代
5) 環境可控,數據干凈,有很強代表性,符合80/20法則,投入產出比高
缺點
1)有一定硬件投入
2)采地區/網絡/瀏覽器的覆蓋率不如真實用戶數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