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林校 具體情況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位于素有“隴上江南”之稱的天水市,是我國西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林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創建于1956年。 為 適 應西部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2001年7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國家級重點中專甘肅省林業學校改建為高職學院。 學院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穩定規模抓質量、深化內涵圖發展,突出技能促就業、立足林業創特色”的辦學理念,“立足甘肅,面向西北,服務社會”的辦學指導思想,“德育為基礎,教學為中心,能力為本位”的辦學定位,以生態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己任,加強校企、校地合作,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專業課程結構,增強社會服務功能,大力加強內涵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領導能力、綜合水平、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實現了跨越發展。 2003年,學院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的地方示范性高職院校。2004年5月,通過了甘肅省教育廳組織的首屆畢業生教育質量考核驗收。2004年12月,被甘肅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2005年,獲得“甘肅省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稱號。2006年,獲得“甘肅省林業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7年5月,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估結論為優秀。2007年10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3月,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一、基本辦學條件 學院占地4150畝(其中實驗林場3700畝),建筑面積16.8萬平方米,辦學設施齊全,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建有各類專業實驗室及實訓基地62個,多媒體教室8個,擁有教學用計算機1080臺,圖書館藏書36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820萬元。其中,荒漠化防治實驗室已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遙感技術實訓基地、環境監測實驗室、地理信息技術實訓基地等校級重點實驗室已達到省內領先水平;有近30年歷史的樹木標本室于2000年加入英國皇家邱園植物園網絡系統,并被編入《中國植物標本館索引》;校區綜合實訓基地占地55畝,能夠完成園林技術等相關專業的300多項實訓任務及相關科研工作;位于麥積山風景區的實驗林場占地3700畝,現已建成集教學、科研、生產為一體的適合高職教育的教學實訓基地,能夠完成林業技術等相關專業的40多項實訓任務及相關科研工作。在北京、陜西、江蘇、廣東等省(區)及省內各地建有各專業所需的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190多個 。 學院設有林業工程、園林工程、環境工程、測繪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經濟管理等7個教學系和基礎部、成人教育部,開設28個 專業。學院以甘肅為 主、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6600人,成人本、專科函授學員800人。學院堅持“引進優化、培養提高”的方針,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28人,其中專任教師306人,“雙師型”教師160人,教授6人,副教授88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60人;在省內外有關高校、工程技術單位、科研院所聘請客座教授16人,兼職教師120人,外籍教師1人。在教師中堅持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以教風帶學風,以學風促校風,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有4名教師獲得省級“園丁獎”,1名教師獲得“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名教師獲得“甘肅省優秀科普教育工作者”稱號,1名教師獲得“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1名教師獲得“甘肅省林業十大優秀專家”稱號,2名教師獲得“甘肅省優秀林業科技工作者”稱號,2名教師獲得“甘肅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按照“三個面向”的要求,學院重視與國內外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先后邀請2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選派30多名教師赴國內外有關院校、生產科研機構考察、進修學習、攻讀學位。先后選派4名教師到加拿大unb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和國際項目合作,2005年4月與unb大學簽署了關于共同培養林業技術專業學生和學術交流、人員互訪的合作協議。 二、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 學院組建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積極開展專業改革試點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勢專業為切入點,改造老專業、開設新專業,在專業設置和調整過程中強調寬基礎、重實踐,形成了林業工程、生態建設、園林建設、村鎮建設、測繪工程、信息科學、經濟管理等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布局合理,適應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專業群。開設了林業技術、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旅游、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生物技術及應用、水土保持、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園林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園藝技術(花卉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城鎮規劃、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給排水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電腦藝術設計、應用電子技術、經濟管理、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營銷與策劃等28個專業。其中,林業技術專業于200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高職高專重點建設精品專業,建筑裝飾技術專業于2004年被教育部、建設部確定為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專業,林業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工程測量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4個專業被確定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林業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水土保持等3個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重點建設專業。 學院堅持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積極探索“項目代訓式”、“三二一崗前分流”等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實施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和重新整合;鼓勵教師采用項目式等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技能教學,逐步形成了基本實踐能力、操作技能與專業技術應用能力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推行“三證+文憑”制度(“三證”即英語a、b級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專業技能等級證),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學生管理及就業形勢 學院秉承“砥礪學行、自強不息”的校訓,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改善育人環境等措施,把學生教育管理 與學院的發展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關心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結合起來 ,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成立了大學生藝術團、愛心行動社、校園說法等24個學生社團,堅持組織開展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學生管理中,實施“三化”管理制度(即宿舍、教室、環境衛生整 潔化,兩操集會半軍事化,日常行為規范化)和“三長三員”制公寓管理辦法(“三長”即樓長、層長、舍長,“三員”即輔導員、管理員、保潔員),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并以組建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活動基地、組建大學生自管委員會,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團學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和骨干帶動作用為內容的“雙建雙帶”工程為基礎,全面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