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App,哪個更靠譜
App數據差異的原因
出處不同。在國內,空氣質量指數的權威數據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我國的環境監測總站,包括各個地方的監測分站,另外一個就是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前一個數據主要依據中國設立的標準來評定,后者的數據主要依據國際通用和美國使用的標準。美國使館的數據主要用于服務在華工作生活的美國居民。
中國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相對國際來說比較低,國外定義0-35為優質空氣質量,而國內的標準是0-50。空氣質量指數計算過程中,相同的濃度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不同,AQI計算結果不一樣。比如說PM2.5,美國的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為35微克/立方米,中國為75微克/立方米,相同的污染物濃度,計算出來的AQI指數相差近一倍。
有的天氣應用采用的是中國監測站的數據,有的則使用美國數據,這也就導致不同的天氣應用播報的數據有所不同。
取值點不同。空氣質量指數有不同的取值點,按照國家標準,應該參照各個點位數據,并采用日均值。但是,有的應用采用小時值或單位點最大值,這都會導致天氣應用“數據打架”。
依據不同。據環境監測中心相關人員分析,有些應用發布AQI指數主要依據PM2.5值,這只是指數評價標準的其中一個,所以當其他污染物如臭氧(O3)的濃度超標時,就難免出現與環保部門發布數據不一致的情況。
哪個更靠譜?
依據以上的分析,并沒有一個應用是準確無誤的,每個應用的數據都會有所偏頗。如果要參考最準確的數據,應當直接關注中國環境監測站公布的實時數據,或留意美國領事館公布的數據。
中國環境監測站有推出官方App,但它不如其他商業App“人性化”,后者的功能要較前者更完善,能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因此,在使用天氣App了解空氣質量的時候,不妨將兩到三個應用放在一起使用,相互印證獲得更準確的數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