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滲透預處理?
為了避免堵塞反滲透系統,原水應經預處理以消除水中的懸浮物,降低水的濁度;此外,還應進行殺菌以防微生物的孽生長大。
由于反滲透對原水中的懸浮物的要求很高,所以常用一種水質對受懸浮物污染情況的污染指數來對水質進行檢測。此法實質上是測定反滲透系統受水中懸浮物的污堵的情況。進入反滲透系統水的污染指數以不大于5為宜,建議值一般小于3。預處理時還應該考慮到進水的pH值。各種半透膜都有其Z適宜的運行pH值,故需按反滲透膜的要求,調節進水的pH值。
防滲透、防污染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些材料防止滲透,防止污染,所以說是一種非常環保的材料,我們現在已經非常注重環保的問題,所以說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的話,那么這件事情根本沒有必要繼續往下談。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明白過后,自然會獲得更多的財富。
滲透檢測的一般步驟及要求
1.被檢物表面處理。
2.施加滲透液。
3.停滯一定時間。
4.表面滲透液清洗。
5.施加顯像劑。
6.缺陷內部殘留的滲透液被顯像劑吸附出來,進行觀察。
7.缺陷判定。
一、表面處理
對表面處理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可能影響滲透檢測的污染物必須清除干凈,同時,又不能損傷被檢工件的工作功能。滲透檢測工作準備范圍應從檢測部位四周向外擴展25mm以上。
污染物的清除方法有:機械清理,化學清洗和溶劑清洗,在選用時應進行綜合考慮。特別注意涂層必須用化學的方法進行去除而不能用打磨的方法。
二、滲透劑的施加
常用的施加方法有噴涂、刷涂、澆涂和浸涂。
滲透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施加滲透劑的時間不得少于10min,對于應力腐蝕裂紋因其特別細微,滲透時間需更長,可以長達2小時。
滲透溫度一般控制在10~50℃范圍內,溫度太高,滲透劑容易干在被檢工件上,給清洗帶來困難;溫度太低,滲透劑變稠,動態滲透參量受到影響。當被檢工件的溫度不在推薦范圍內時,可進行性能對比試驗,以此來驗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在整個滲透時間內應讓被檢表面處于潤濕狀態。
三、滲透劑的去除
在滲透劑的去除時,既要防止過清洗又要防止清洗不足,清洗過度可能導致缺陷顯示不出來或漏檢,清洗不足又會使得背景過濃,不利于觀察。
水洗型滲透劑的去除:水溫為10~40℃,水壓不超過0.34MPa,在得到合適的背景的前提下,水洗的時間越短越好。
后乳化型滲透劑的去除:乳化工序是后乳化型滲透檢測工藝的最關鍵步驟,必須嚴格控制乳化時間防止過乳化,在得到合適的背景的前提下,乳化的時間越短越好。
溶劑去除型滲透劑的去除:應注意不得往復擦拭,不得用清洗劑直接沖洗被檢表面。
四、顯像劑的施加
顯像劑的施加方式有噴涂、刷涂、澆涂和浸涂等,噴涂時距離被檢表面為300~400mm,噴涂方向與被檢面的夾角為30~40°,刷涂時一個部位不允許往復刷涂幾次。
五、觀察
觀察顯示應在顯像劑施加后7~60min內進行。
觀察的光源應滿足要求,一般白光照度應大于1000Lx,無法滿足時,不得低于500Lx,熒光檢測時,暗室的白光照度不應大于20Lx,距離黑光燈380mm處,被檢表面輻照度不低于1000μW/。
在進行熒光檢測時,檢測人員進入暗室應有暗適應時間。
六、缺陷評定
按照標準要求進行記錄和評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