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冬季環保形勢分析?
在生態環境部10月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吳險峰表示,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降低PM2.5濃度為主要目標,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推動產業、能源、運輸結構調整等治本之策的同時,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2021年1-9月,全國PM2.5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7.6%。1-9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1.4%。
2021冬季環保很嚴格,不僅城市不能再以煤取暖,就連農村今年也已實行了以電代煤地熱或壁掛暖氣進行取暖,近一兩年都進行了取暖設施的改造和升級,國家給與了補貼,一冬取暖費用個人支付在1500左右。廁所也將旱廁改造為水中式廁所!
公共場所空氣中的主要污染有哪些?
公共場所是指供公眾生活或服務于公眾的設施,人群經常聚集的場所。包括:車站,機場,酒店賓館,圖書館,展覽館,商場,醫院等等。
公共場所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室內裝修、室外污染、人類活動等。一般分為以下5種污染物:
1、揮發性有機物,如:甲醛,揮發性有機物主要存在于各類板材,涂料,油漆,粘合劑,地毯等建筑裝飾材料中。
2、細顆粒物:室外的顆粒物通過機械通風,自然滲風,人員進出等進入室內。同時,室內的人員活動如吸煙,采暖等均可能增加建筑內顆粒物的含量。
3、微生物:建筑內的空調設備、地毯、通風管道等,因進出交換的空氣和建筑內人員的活動而被污染,成為各類細菌,真菌,霉菌的滋生地。
4、二氧化碳:主要來源于人體呼吸和含碳物的充分燃燒。
5、氡及其短壽命子體:氡主要來源于地基,土壤,地下巖石及建筑材料(大理石,水泥,粉煤灰磚等)。人體長期暴露在氡下,會增加患癌幾率。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