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大數據有哪些方面的數據?
整體上來說,生態環境大數據可以分為基礎支撐數據、自然生態數據、環境監測數據、人文社會數據四個方面的內容。
基礎支撐數據包含了基礎地理、遙感影像、氣候氣象等方面的數據。
自然生態數據包含了農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沼澤生態系統等方面的數據。每種生態系統包含了不同的數據,例如,農田生態系統,包含農田環境要素、主要作物以及肥料農藥等投入量、主要作物葉面積與生物量動態、病蟲害記錄、土壤微生物等;森林生態系統包含植物群落種類組成與分層特征、樹種的更新狀況、葉面積指數、鳥類種類與數量等。
環境監測數據包含了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噪聲環境、核輻射環境等方面的數據。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套網絡監測系統,包括1436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82個沙塵暴監測站點、1011個酸雨監測站點、956個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20401個地下水監測站點、301個近海水質監測站點、35000多個土壤污染監測站點。
人文社會數據包含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能源消耗、公眾參與、網絡輿情等方面的數據
一立方米空氣有多少降塵?
空氣環境飄塵(TSP)國家標準是0.3mg/立方米,若是每立方米空氣中含5mg塵,這是嚴重的超標。
降塵,又稱“落塵”,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氣顆粒物,其粒徑多在10微米以上,計量指標單位為一定時間內單位面積上地表沉降物質的量。大氣粉塵自然沉降量的監測是開展較早的大氣污染物例行監測項目。
一立方米的空氣在國家標準范圍內是0.3mg/立方米,所以正常指標下一立方米空氣有0.3mg降塵。
如果空氣中含塵量達到了2.5㎎/立方米,則一立方米空氣降塵量會達到2.5mg,則會嚴重超出國家空氣質量標準。
所以國家對空氣含塵量超出2.5㎎/立方米的地區都列入治理范圍內。
空氣環境飄塵(TSP)國家標準是0.3mg/立方米,若是每立方米空氣中含5mg塵,這是嚴重的超標。
某市2010年4月1日-4月30日對空氣污染指數的監測數據如下(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 61,76,
解:(Ⅰ)頻率分布表:
?(Ⅱ)頻率分布直方圖:
?(Ⅲ)答對下述兩條中的一條即可:
(ⅰ)該市一個月中空氣污染指數有2天處于優的水平,占當月天數的
.有26天處于良的水平,占當月天數的
,處于優或良的天數共有28天,占當月天數的
.說明該市空氣質量基本良好.
(ⅱ)輕微污染有2天,占當月天數的
,污染指數在、80以上的接近輕微污染的天數有15天,加上處于輕微污染的天數,共有17天,占當月天數的
,超過50%.說明該市空氣質量有待進一步改善.
空調對大氣污染的數據?
空調需要使用制冷劑工作,1930年美國開發出氟利昂,是飽和碳氫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總稱,從1930年至今,氟利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際上,氟利昂不僅可以用作制冷劑,它還可用作發泡噴射劑等。日常生活中俗稱“摩絲”的噴發膠里就含有氟利昂。)但這些物質對臭氧層的破壞能力有大有小,如CFC、哈龍對臭氧有明顯破壞作用,是當前淘汰的重點;HCFC的破壞作用比CFC類小得多,作為過渡物質目前還可以使用;HFC不含氯,對臭氧層沒有破壞作用。由此可見,破壞臭氧層的只是含氯的氟利昂。也就是說,破壞臭氧層的實際上是氯原子,而不是氟原子,位于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陽輻射的高能紫外線,臭氧層是保護地球免受太陽紫外線等宇宙輻射的防御體系。而高能紫外線對人和動物的健康影響很大。過量照射紫外線會引發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因而要保護臭氧層,防止臭氧層減少,就必須減少含氯氟利昂的排放。
隨著空調等制冷設備使用中的老化,或者是對廢舊設備的回收處理不當,都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制冷劑泄漏,因此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使用對環境無副作用的制冷劑,來替代含氯氟利昂
每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的空調用電量要占到電力負荷的50%以上,而目前大多數空調的能效比很低。因此,我國宣布對家用空調提前試行更高的能效標準,即通過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來達到節能。按照國家標準,空調產品目前的能效比標準為2.6,2010年要求達到3.4。而上海規定,從明年開始,凡是進入上海市場的空調產品,能效比必須達到3.2。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