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質量(質量的定義)
兩種定義,使物質具有慣性的度量(受力與加速度之商),使物質具有引力抄效應的度量。按廣義相對論來說,兩種定義等價,質量定義可以改成物質彎曲時空流形的度襲量。本質上,質量是能量的一2113種副作用,即m=E*c^(-2)。推薦閱讀科普書籍《存在之輕》。
在目前的標準模型中質量的產生涉及希格斯機制,是一個很前沿的領域,希格斯子是否存在,以及種類情5261況和具體參數還沒確定,近兩年LHC的投入使用才使4102實驗物理推進到這個階段。
至于初中課本說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屬于古代人對質量的認知。當然了,一門科學就是它的發1653展史本身,給初中生講這個也沒問題。
質量的ISO8402“質量術語”定義
質量:反映實體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總和。
(1)在合同環境中,需要是規定的,而在其他環境中,隱含需要則應加以識別和確定。
(2)在許多情況下,需要會隨時間而改變,這就要求定期修改規范。
從定義可以看出,質量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客觀事物具有某種能力的屬性,由于客觀事物具備了某種能力,才可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需要由兩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次是產品或服務必須滿足規定或潛在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是技術規范中規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術規范中未注明,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實際存在的需要。它是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和相對的,“需要”隨時間、地點、使用對象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里的“需要”實質上就是產品或服務的“適用性”;第二層次是在第一層次的前提下質量是產品特征和特性的總和。因為,需要應加以表征,必須轉化成有指標的特征和特性,這些特征和特性通暢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產品,就是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因此,“質量”定義的第二個層次實質上就是產品的符合性。另外質量的定義中所說“實體”是指可單獨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使活動、過程、產品、組織、體系、人以及它們組合。
從以上分析可知,企業只要生產出用戶使用的產品,才能占領市場。而就企業內部來講,企業又必須要生產符合質量特征和特性指標的產品。所以,企業除了要研究質量的“適用性”之外,還要研究“符合性”質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