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培養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有?
常用的檢測方法有培養法、熒光染色法、PCR法和電鏡觀察法。
培養法是最為可靠且成本低廉的方法,但培養周期較長,常用于細胞以及臨床治療細胞的支原體檢査;
熒光染色法是用特異熒光染料(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熒光顯微鏡下進行檢測,熒光染料(Hoechst 33258)是一種能和DNA特異結合物質,如果檢測樣品為支原體污染,則附在細胞表面和分散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支原體DNA著色,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
PCR法檢測是通過對支原體特定的序列設計引物,當存在支原體污染時通過PCR特異性擴增,會將目標DNA特異性的復制,然后通過瓊脂糖電泳觀檢測,會跑出條帶出現陽性結果,反之當沒有支原體污染時,由于沒有模板,PCR無法擴增,則瓊脂糖電泳跑不出條帶,出現陰性結果;電鏡觀察法是利用電子顯微鏡的超級放大功能,直接觀察培養細胞中支原體污染情況。
在此主要介紹利用熒光染色法來檢測培養細胞中的支原體,具體檢測步驟如下:
(1)細胞爬片培養:待測細胞培養至傳代水平,將細胞消化后接種至含有玻片的細胞板中,培養至60%-70%匯合時,進行檢測;
(2)漂洗:將細胞板中的培養液吸出,取出玻片,用PBS輕輕漂洗;
(3)固定:加入適量的固定液,室溫放置10min;
(4)漂洗:用PBS輕輕漂洗3次;
(5)染色:加入適量的熒光染料(Hoechst 33258)工作液,在室溫下放置10min;
(6)漂洗:用PBS輕輕漂洗3次;
(7)鏡下觀察:將玻片晾干后,滴加抗熒光猝滅劑,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