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尾氣排放檢測標準
相關技術標準規范
《固定污染源廢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定電位電解法》HJ 693-2014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
《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T212-2005
《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3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顆粒物采樣技術規范?
生態環境部,關于顆粒物檢測的標準
HJ 653-2021 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HJ 76-2017 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HJ 653-2013 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HJ 93-2013 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碳源檢測國家標準?
《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和甲烷觀測規范 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QX/T 429-2018)是氣象行業標準,除規定了利用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觀測二氧化碳方法外,還對觀測系統、安裝要求、檢漏與測試要求、運行和維護要求、溯源及數據處理要求等做了規定,適用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的在線觀測和資料處理分析。
《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碳的測定 非分散紅外吸收法》(HJ 870-2017)是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規定了測定固定污染源廢氣中二氧化碳的非分散紅外吸收法,適用于固定污染源廢氣中二氧化碳的測定,方法檢出限為0.03%(0.6g/m3),測定下限為0.12%(2.4g/m3)。
《環境空氣 無機有害氣體的應急監測 便攜式傅里葉紅外儀法》(HJ 920-2017)是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規定了測定環境空氣中無機有害氣體的便攜式傅里葉紅外儀法,為定性半定量方法,適用于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碳的現場應急監測,以及篩選、普查等先期調查工作,方法檢出限1mg/m3,測定下限4mg/m3。
《沼氣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NY/T 1700-2009)是農業行業標準,規定了沼氣中二氧化碳的氣相色譜實驗方法,適用于沼氣中二氧化碳的測定。
《本底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瓶采樣測定方法-非色散紅外法》(QX/T 67-2007)是氣象行業標準,規定了本底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非色散紅外測定方法,適用于本底大氣瓶采樣樣品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第37部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Z/T 300.37-2017)為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規定了工作場所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法,適用于工作場所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方法檢出限為0.001%。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