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監測的監測依據是什么?
農村污水治理中的水質檢測主要是指進水水質和尾水水質。在農村污水處理項目設計階段,需要準確了解進水中各類污染物的濃度,依據農村污水處理站區的規模、環保要求來設計站點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為了保證農村污水處理項目長期穩定運行,在項目建成后需要對尾水進行檢測,確保達到項目設計要求。
農村生活污水監測的方法較多,如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色譜分析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等。不管農村污水處理項目規模大小,都要嚴格按照環保行業標準來執行。以下幾種檢測方法和標注是農村生活治理中比較常見的。
1、化學需氧量:檢測方法標準:GB11914-89;
2、生化需氧量:檢測方法標準:HJ505-2009;
3、懸浮物:檢測方法標準:GB/T11901-89;
4、氨氮:檢測方法標準:HJ537-2009;
5、總磷:檢測方法標準:GB711893-89;
6、總氮:檢測方法標準:HJ636-2012;
監測依據HJ91.1-2019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排放標準要根據地方標準執行或排放去向來定
進行水質監測時,應怎樣確定監測項目?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
監測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
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
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
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監測項目依據水體功能和污染源的類型不同而異,其數量繁多,但受人力、物力、經費等各種條件的限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一監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環境標準中要求控制的危害大、影響范圍廣,并已建立可靠分析測定方法的項目。
根據該原則,發達國家相繼提出優先監測污染物。例如,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在“清潔水法”中規定了129種優先監測污染物;前蘇聯衛生部公布了561種有機污染物在水中的極限允許濃度;我國環境監測總站提出了68種水環境優先監測污染物黑名單。《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中規定的確定監測項目的原則如下。(1)選擇國家和地方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要求控制的監測項目。
(2)選擇對人和生物危害大、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范圍廣的污染物。
(3)選擇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要求控制的監測項目。
(4)所選監測項目有“標準分析方法”和“全國統一監測分析方法”。
(5)各地區可根據本地區污染源的特征和水環境保護功能的劃分,酌情增加某些選測項目;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監測條件的改善及技術水平的提高,可酌情增加某些污染源和地表水監測項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