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廣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按照“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風險管控”的原則,將進一步摸家底、建體系、推示范,緊盯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污染源頭控制、農用地分類管理與建設用地環境管理,強化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相關試點等探索性工作。
《方案》明確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成果集成,開展典型行業用地及周邊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強化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規范化管理,加強工業污染源、農業面源、生活垃圾污染源防治。加大耕地保護力度,穩步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嚴防重金屬超標糧食進入口糧市場。嚴格建設用地準入,深化部門聯動,加強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監管。持續推進韶關市重金屬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修復試點,探索污染土壤異地處置和“修復+”監管新模式,開展典型行業企業風險管控試點。積極申報生態環保專項資金項目,強化土壤監測能力建設,加強土壤污染宣傳與培訓。
預計到2021年底,在我省“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成效的基礎上,更大范圍掌握行業企業用地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逐步規范化管控,土壤項目庫儲備積極推進,在企業環境風險管控探出新路子。
吃油炸的東西對身體有什么壞處和益處?
衛生部建議改變飲食習慣 油炸品致癌過程似吸煙
本報訊 (記者龍金光 曾文瓊實習生尹蔚)炸薯條、油條是許多人喜歡的食品,卻因為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受到衛生部的關注。前天,衛生部發布今年第4號公告,建議公眾改變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以減少其可能導致的健康危害。
專家:油炸品致癌過程猶如吸煙
衛生部食品污染物監測網監測結果顯示,高溫加工的淀粉類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條等)中丙烯酰胺含量較高,其中薯類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類油炸食品4倍,長期低劑量接觸,有潛在危害。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博士、腫瘤科主任曾波航說,其實不光是薯條、薯片等西方食品,中國人食用了多年的油餅、油條等油炸類食品也脫不開“致癌”之嫌。這個過程與吸煙可能誘發肺癌一樣,是一個“毒性”長期積蓄的過程。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專家黃儉醫生則表示,“廣東人炒菜時喜歡講究爽脆,尤其是酒樓炒菜時會將油溫升得很高,甚至菜一放下去就會起火,這就很容易出現丙烯酰胺。”他建議,市民可以多吃些蒸、煮食品,炒菜時油溫不要過高,并且不能久炒。
廣東省職業病防治所表示,暫時未收到長期從事相關工作的職業病中毒報告,懷疑中毒者可進行檢測。
商家:日食165斤薯條才會得病
肯德基、麥當勞等餐飲店是油炸薯條等食品的熱銷地。百勝(餐飲)廣東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的梁小姐表示,目前,還不太方便就該問題站出來發布相關信息。
肯德基五羊新城分店的一工作人員稱,只要是高溫烹調的淀粉類食物都有可能致癌,油條也是一個常見的例子,關鍵在于市民合理而有節制地吃。五羊新城麥當勞分店的有關工作人員同樣表示,攝食油炸類食品應該適可而止。
據報道,麥當勞在前晚曾出具書面說明聲稱,“致癌說”是基于對動物的實驗而得出的結論,當時在實驗中致使老鼠形成腫瘤的濃度相當于一個人每天要食用35000份炸薯片,或者食用182磅(相當于165斤)的薯條。
市民:大多不知情 少數不在乎
昨天上午,記者在五羊新城肯德基分店看到,買薯條的消費者仍然很多。隨機調查了12人。9人聲稱還是頭一次聽說吃薯條會影響身體健康。當獲悉衛生部首次公告慎食薯條后,其中有4人表示對此事并不在乎。
丙烯酰胺是一種化學物質,可用于污水凈化等工業用途。長期低劑量接觸丙烯酰胺出現嗜睡、幻覺和震顫等癥狀。動物試驗結果顯示,丙烯酰胺是一種可能致癌物。
參考資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