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污染綜合排放標準?
答: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是根據特定流域的水環境質量改善需求,針對流域范圍內污染源制訂的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污染源的評估標準
(1)大氣污染:施工期間大氣污染源主要為原有建筑物拆遷揚塵、運輸揚塵及施工現場施工揚塵。參考《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HJ/T393-2007)、《關于加強建筑施工揚塵排污費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晉環發[2010]136號),本次評價針對各污染環節提出如下防治措施:拆遷揚塵防治措施:①原有建筑物拆遷工程在建筑拆除期間,應在拆除建筑結構外側設置防塵布圍擋;②拆遷工作必須采用濕法作業,拆遷現場應當有專人負責保潔工作,配備灑水設備,定期灑水清掃;③拆遷的建筑垃圾應及時清運,禁止長期堆放,若在場地內堆存時間較長,應覆蓋防塵網并定期噴水壓塵。運輸揚塵防治措施:①車輛運輸盡量利用現有道路,并進行定期灑水,對出入施工場地的車輛車輪進行清洗,保證入口和出口30m以內部分的路面上沒有明顯的泥印,以及砂石、灰土等易揚塵物料;②運輸車輛應采用全封閉式車輛,混凝土攪拌站運輸汽車要控制物料的裝載量和高度,防治物料灑落和物料起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施工現場揚塵防治措施:①施工邊界進行圍擋,圍擋高度不低于2m,圍擋下方設置不低于20cm高的防溢座以防止粉塵流失;②所有砂石、灰土、灰漿等易揚塵物料都必須以不透水的隔塵布完全覆蓋或放置在頂部和四周均有遮蔽的范圍內;③施工營地內施工人員食堂采用液化氣等清潔燃料,食堂油煙要安裝油煙凈化裝置進行處理;④裝修階段應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室內裝飾和裝修材料,裝修后保持通風換氣30天左右,有效降低室內的有害氣體濃度。⑤建筑工地揚塵污染控制達到“5個100%”,即:工地沙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車輛100%沖洗車輪,拆遷工地100%灑水壓塵,暫不開發處100%綠化,有效控制建設項目施工期間對環境造成的影響。(2)施工廢水:施工中產生的廢水主要是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泥漿廢水和設備、車輛沖冼廢水。評價提出的防治措施為:①施工場地內應建立水沖式廁所,定期由城市廢水抽吸車輛清理;②施工場地內建設臨時化糞池,食堂廢水應經油水分離器處理后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糞池,定期由城市廢水抽吸車輛清理;③施工場地內設置臨時沉淀池,施工廢水、車輛清洗廢水經沉淀池收集處理后進行回用,保證施工期廢水不外排。(3)施工噪聲:噪聲主要來源于拆遷噪聲,施工機械噪聲,如推土機、壓路機、平地機、挖掘機、打樁機等。評價提出的防治措施為:①拆除原有建筑物時選用液壓鉗無聲破碎拆除設備,并合理安排拆遷時間,避免夜間作業,盡量減小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②施工過程中合理安排各類機械施工時間,防止高噪聲設備同時進行施工;施工場地內可移動式產噪設備,應盡量布置在場地中部;③對動力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維修、養護,防止因設備部件松動或消聲器破壞而加大其工作時的聲級;④提倡文明施工,加強施工人員管理,少用哨子、喇叭等指揮作業,盡量減少人為原因產生的高噪聲;⑤在模板、支架的拆卸過程中應遵守作業規定,輕拿輕放,減少碰撞噪聲;混凝土攪拌站運輸車輛及作業和小區施工車輛作業應盡量避開夜間(22:00-7:00)及午間(12:00-14:30)。(4)施工固廢:本項目施工固廢主要為原有建筑物拆除產生垃圾、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評價提出的防治措施為:①建筑物拆除建筑垃圾應首先回收利用,無法利用部分及時委托當地環衛部門清理,禁止在場地內長期堆放;②施工場地現有堆存土方須盡快回用,建筑垃圾和棄土要及時清運至長治縣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場;③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在施工現場集中堆放,定期交由當地環衛部門集中處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