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確定的污染減排三大體系是?
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包括“科學的污染減排指標體系” 、“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和“嚴格的減排考核體系”。
“科學的污染減排指標體系”是指為了順利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而建立的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和符合國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統計分析、數據核定、信息傳輸體系。其顯著標志是“方法科學、交叉印證、數據準確、可比性強”,能夠做到及時、準確、全面反映主要污染物排放狀況和變化趨勢。
“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是指為了順利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而建立的一套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重點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測相結合的環境監測體系。其顯著標志是“裝備先進、標準規范、手段多樣、運轉高效”,能夠及時跟蹤各地區和重點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變化情況。
“嚴格的減排考核體系”是指為了順利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而建立的一套嚴格的、操作性強和符合實際的污染減排成效考核和責任追究體系。其顯著標志是“權責明確、監督有力、程序適當、獎罰分明”,能夠做到讓那些不重視污染減排工作的責任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環境報告
1998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
1998 年,全國的環境統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數據:
1.重點調查有污染物排放的工業企業共計7.4 萬家,其中縣及縣以上工業企業4.9 萬家,鄉鎮工業企業2.5 萬家;
2.對鄉鎮工業中的機制紙及紙板、印染、皮革、酒類、制糖、淀粉、罐頭等10 個廢水重點污染行業,建材(水泥、磚瓦、石灰)、焦炭、鑄造、硫磺、鐵合金等5 個廢氣重點污染行業,以及原煤、洗精煤、鐵精礦、銅精礦、鉛鋅精礦等5 個固廢重點污染行業的產品產量進行了調查。依據行業排污系數對這些行業中非重點污染源排放的廢水、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煙塵、粉塵、固體廢物等進行了測算,匯總生成鄉鎮工業非重點調查數據;
3.對社會生活及其他污染進行了調查,包括除工業生產活動之外的所有社會、經濟活動及公共設施的經營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和污水中COD 排放量是依據非農業人口數和人均排放系數測算所得,生活SO2 和煙塵排放量是依據生活及其他煤炭
消費量及所含硫份、灰份測算所得。
1998 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統計范圍內,下同)為395.3 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00.5 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194.8 億噸;廢水中COD 排放總量1495.6 萬噸,其中工業廢水中COD 排放量800.6萬噸,生活廢水中COD 排放量695.0 萬噸。
1998 年全國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091.4 萬噸,其中工業來源的排放量1594.4 萬噸,生活來源的排放量497.0 萬噸;全國煙塵排放總量1455.1 萬噸,其中工業煙塵排放量1178.5 萬噸,生活煙塵排放量276.6 萬噸;全國工業粉塵排放量1321.2 萬噸。
1998 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8.0 億噸,全國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0.7 億噸。
1999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
1999 年,我國繼續加大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大力推進“一控雙達標”工作,工業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達標率不斷提高,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繼續減少。其中,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工業廢氣中煙塵和粉塵以及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均比上年低10%以上。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放總量的比重繼續加大,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工業廢水。同時,近兩年國家為拉動內需,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一些城市環保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使城市生活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生活污水中COD 排放量增長的幅度低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長的幅度,城市生活中二氧化硫、煙塵的排放量分別比上年降低了20%和25.7%。
該年度全國12 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1998 年平均下降13.3%,均在國家2000 年總量控制計劃目標之內。
1999 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823.2 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上年增加了5.0%;老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比上年增加了25.2%,其中用于治理廢水的資金占投入總量的45.1%,是自1997 年以來繼續保持的高比例投入年;新建項目“三同時”污染治理投資191.6 億元,比上年增加34.9%。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達到歷年來的最高值,約占本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0%。
2000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
2000 年,我國經濟增長加快,綜合實力增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二產業增長9%以上。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
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00 年的環境保護工作又得到了實質性的增強,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工業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達標率不斷提高。除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以外其他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繼續減少或持平。其中,粉塵比上年減少7%,固體廢物排放量比上年降低18%,化學需氧量(COD)和煙塵的排放量與上年持平。
2000 年,全國12 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1995 年下降10~15%,12 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均完成了國家下達的2000 年總量控制計劃。
隨著我國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污水和廢氣污染物排放量有明顯的趨勢:生活污水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連續幾年均比上年增加,占排放總量的比率已超過工業廢水;生活二氧化硫和生活煙塵排放量則呈現連續下降的趨勢,占排放總量的比率幾年來在一定范圍內保持穩定。同時,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一些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使城市生活污染的程度得到一定控制。
2000 年,重點環境保護項目的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1060.7 億元,比上年增長28.9%。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上年增加了17.2%;老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為239.4 億元,比上年增加了56.8%,其中用于治理廢水的資金占投入總量的45.8%,是自1997 年以來繼續保持的高比例投入;建成投產項目“三同時”污染治理投資260.0 億元,比上年增加35.7%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達到歷年來的最高值,約占本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
2001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
2001 年,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確定了“十五”期間全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到2005 年,環境污染狀況有所減輕,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城鄉環境質量特別是大中城市和重點地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0 年減少10%,工業廢水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兩控區”內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20%,降水酸度和酸雨發生頻率有所降低。
2001 年,全國環保工作又取得了新進展。在環境保護投入方面,進一步明確了政府、企業、會、外資的多元化環保投入渠道,國家對重點治理項目、市政環保設施、環保系統的能力建設等方面重點扶持。污染防治工作繼續深化,“十五”重點地區污染治理取得良好開局。加大了環境執法力度,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彈,鞏固了“一控雙達標”成果,工業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達標率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表明:2001 年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均有下降,石油類、工業廢水中有毒污染物、煙塵、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控制在2001 年國家年度計劃指標之內,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工業粉塵排放量與2001 年國家年度排放計劃指標基本持平。
隨著我國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同時,由于國家繼續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一些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建成投入運行,使城市生活污染的程度得到進一步控制。2001 年,我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8.5%,比上年增加4個百分點。
重點環境保護項目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1106.6 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95.7 億元,老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174.5 億元,當年建成 “三同時” 項目環保工程投資336.4億元。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達到歷年來的最高值,占本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5%。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