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因素識別步驟及方法?
一、環境因素識別步驟及方法?
環境因素識別是指識別可能影響某個特定產品、服務或企業的因素,這些因素可以包括物理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等。環境因素識別是制定環境因素管理計劃的基礎,其目的是在組織內部制定環境因素管理計劃,并確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因素來提高組織的績效和效率。
以下是環境因素識別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1. 確定環境因素:確定哪些因素對產品、服務或企業產生了影響。可以通過市場研究、競爭分析、問卷調查等方式來確定這些因素。
2. 分析環境因素:對確定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以確定其類型、程度和影響范圍。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討論、數據收集等方式進行分析。
3. 識別關鍵環境因素:識別最重要的環境因素,這些環境因素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關鍵因素。可以通過專家意見、數據分析、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識別。
4. 制定環境因素管理計劃:根據環境因素識別的結果,制定環境因素管理計劃。該計劃應該包括如何識別、分析、評估和控制環境因素,以及如何制定和實施環境因素管理策略。
5. 實施環境因素管理計劃:根據環境因素管理計劃,實施環境因素管理。可以通過培訓員工、制定規章制度、設定目標等方式來確保環境因素管理計劃的順利實施。
環境因素識別的方法包括:
1. 焦點小組討論:通過焦點小組討論,了解客戶、員工和利益相關者對產品、服務或企業的看法和期望。
2. 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客戶、員工和利益相關者對產品、服務或企業的看法和期望。
3. 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分析,了解產品、服務或企業的表現和趨勢,并發現潛在的問題和機會。
4. 專家意見:請專家對產品、服務或企業進行評估和建議,以便更好地了解產品、服務或企業的問題和機會。
5. 競爭分析:通過競爭分析,了解產品、服務或企業競爭對手的表現和優勢,并制定相應的戰略和策略。
二、內外部因素評價方法?
(一)SWOT分析法:SWOT是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因此,清楚的確定公司的資源優勢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對于制定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內部因素評價法:又稱做為內部因素評價矩陣(IFE矩陣)
(三)外部要素評價法:又稱做外部因素評價矩陣(EFE矩陣)
(四)競爭態勢評價法:又稱做競爭態勢矩陣(CPM矩陣)
(五)波士頓矩陣法:波士頓矩陣又稱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波士頓咨詢集團法、四象限分析法、產品系列結構管理法(BCG)等。
三、環境因素的識別要考慮哪些因素?
全面識別組織的環境因素,準確評價重要環境因素是建立與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根據ISO14001標準中4.3.1環境因素這一條款的要求,組織在識別環境因素時應注以下幾方面考慮:
1. 從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識別環境因素環境因素產生于組織的生產加工過程中, 包括原材料的選用、原材料的輸入到產品的輸出,也包括產品的流通和消費的全過程2. 識別環境因素應包括可控制和施加影響的可控制的是指組織自身可以管理、改變、處理、處置的環境因素;可施加影響的指組織不能通過行政管理或其他技術手段等改變的某些環境因素,這類環境因素多屬于與組織關系較密切的相關方,可通過某種利益關系對相關方施加影響,間接實現對環境因素的控制或管理。
3. 識別環境因素應注重考慮不同的狀態、時態與類型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六種類型:大氣排放、水體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使用、當地其他環境問題和社區問題識別環境因素須動員各部門、各層次的員工共同參與,全面考慮組織的產品、材料、生產、工藝、資源、管理等多個方面。對識別和評價出的重大環境因素進行控制與管理,是環境管理體系的管理核心。
四、2022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表怎么填?
這樣填: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序 號活動、產品、服務環境因素時態狀態因素評價確定重要因素過去現在未來正常異常緊急abcde合計1土方工程機械挖土、運送時造成的粉塵飛揚VV113117一般土方開挖
般4腳手架工程搭拆時產生的廢鐵絲、木料頭等固體廢棄物VV113117一般搭設過程產生的噪聲VV113117一般序 號活動、產品、服務環境因素時態狀態因素評價確定重
?的廢棄物,VV113117一般9混凝土成品保護拆模后的廢水泥塊、鐵絲、膠帶紙VV113117一般成品保護時使用的塑料膜、膠帶紙等物品VV1333515重要10墻體砌筑施工過程中產生
五、內外部因素評價模型分析?
內外部因素評價模型(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Evaluation,IEFE)是一種常用的評價方法,用于評估企業或項目的優勢和劣勢。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和環境等因素,內部因素包括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技術和財務等方面。以下是內外部因素評價模型的分析步驟:
1. 確定評估目標:首先明確評估的目標,例如企業的競爭優勢、項目的可行性等。
2. 列出內外部因素:將內外部因素按照預設的標準和維度進行分類,例如外部因素可以按照PESTLE分析(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法律和環境)進行分類,內部因素可以按照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技術和財務等方面進行分類。
3. 評估因素的重要性:根據評估目標,為各個因素分配權重,以反映它們在實現目標中的重要性。權重越高,表示該因素越重要。
4. 對內外部因素進行評分:對各個因素進行評分,評分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定量評分通常采用數值范圍(例如1-10分),定性評分則可以使用標簽(例如高、中、低)。
5. 匯總評分:將各個因素的評分與權重相乘,然后求和,得到總的評估分數。
6. 分析評價結果:根據總的評估分數,分析企業或項目的優勢和劣勢。對于高分因素,需要繼續保持和加強;對于低分因素,需要關注并尋求改進。
7. 提出建議:基于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戰略和建議,以幫助企業或項目實現目標。
內外部因素評價模型可以幫助企業或項目更好地了解自身優勢和劣勢,從而制定相應的戰略,提高競爭力。
六、項目重要環境因素識別及來源有?
項目重要環境因素識別主要是以施工過程中光污染聲污染塵污染對周邊的影響,以及查土外運泥漿外運對周邊的影響。
氣體排放、噪音釋放、惡臭排放、危險廢棄物的產生、固體廢棄物的產生、能源使用、化學品使用、廢液產生等。與環境因素有關的環境影響包括: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惡臭污染、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廢水污染、填埋廢棄物、自然資源枯竭等。
七、鋼鐵行業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怎么?鋼鐵行業環?
項目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 AQ-C1-2編號 工程名稱: 危險源名稱 危險源出現的場所與部位 危險源的控制措施 可能導致事故類別及危險程度 風險等級 制表人: 部門負責人: 制表日期: 注: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
八、生態環境、生態因素、自然因素、環境因素?
1)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質和能量) 或作用的總和。
它不僅包括各種自然要素的組合,還包括人類與自然要素間相互形成的各種生態關系的組合。這一解釋對構成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有具體的交代, 即光、熱、水、土、氣、動植物, 以及這些自然要素與人類長期共處所產生的各種依存關系。可以認為“生態環境”具有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含義,與一般環境更不同的是,它具有了生態學的理念,表示從生態學角度看問題。對生態環境一詞的提法目前依然存在分歧。2)一、生態因素: 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2.類型: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濕度和溫度等。1.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2.溫度影響生物的分布、生長和發育。3.水分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并決定陸生生物的分布。三、生物因素: 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斗爭)均有利于種族的生存和繁衍。2.種間關系 (1)種間互助:互利共生(如地衣) (2)種間斗爭:寄生(如人與蛔蟲)競爭(如大小草履蟲)捕食(狼與兔)對立(蟲子與小苗) 四、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 1.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市同時共同其作用的,而不是單獨孤立。2.分析某種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時,既要分析各種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又要注意找出其中的關鍵因素. 3.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他們共同溝沉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4)關于自然因素,對某一不同事物或事件產生影響環境因素。而某一不同事物或事件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有各不同,而包括范圍泛泛~ 5)自然環境是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如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巖石礦物、太陽輻射等。這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通常把這些因素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巖石圈等五個自然圈。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而人類的活動又影響著自然環境。6)環境因素是指某一個物種的活動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中包括時間和空間因素。
九、如何識別環境因素和危險源.ppt?
這個問題本身,需要先解釋概念,再回答其區別.
概念:危險源,即事故的根源,是系統中導致事故的根源.
環境因素,即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中的一種,另一種是人的因素和機的因素.
區別:首先我們必須清楚此兩者均是安全生產中的概念.而后,危險源是針對于危險隱患而言的,同機的因素一樣都屬于物的因素,但單危險源或危險隱患來講,他們可以說有物的因素的情況,也可能是機的因素的情況,也可能是人的因素的情況.從這一點上來講,危險源可以是或包括環境因素,也可以不是或不包括環境因素.危險源不拘泥于環境因素方面,但環境因素本身屬于危險源/隱患及安全生產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危險源的概念提出,主要是用以解決安全生產過程的控制階段.而環境因素則是有用以明晰安全生產過程的識別階段.因此在階段上是不同的.控制強調行為,識別強調認知.
十、環境因素的識別主要依據什么原則?
(1)識別全面(應對三種狀態、三種時態、三種時態和八種類型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
三種狀態:正常(如生產連續運行);異常(如生產的開車、停機、檢修等)和緊急狀態(如潛在火災、事故排放、意外泄漏、災害天氣、地震等);
三種時態:過過以往遺留的環境問題;泄漏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現在(如現場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問題)和將來(如產品出廠后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將來潛在法律法規變化的要求,計劃中的活動可能帶來的環境因素)。
八種類型:以上三種狀態、三種時態交叉組成的各類環境因素可能存在的八種負面環境影響:向大氣的排放、向水的排放、向土壤的排放、原材料及自然資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釋放(如熱幅射、振動等)、廢物和副產品、物理屬性影響。
(2)識別具體--識別應與隨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識別的具體程度應細化至可對其進行檢查驗證和追溯。
(3)明確環境影響--識別時列出環境因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4)描述準確--依據ISO14004標準示例,環境因素通常可描述為“環境因素(物質)或污染物的名稱與某一行運或動作的組合”,即名詞加動詞。污染物的名稱應明確到有關污染物質種類或組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