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風險源到底是什么?
一、環境風險源到底是什么?
環境風險因素是由人類活動引起或由人類活動與自然界的運動過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過環境介質傳播的,能對人類社會及其生存、發展的基礎——環境產生破壞、損失乃至毀滅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的發生概率。環境風險因素具有兩個主要特點,即不確定性和危害性。[1]
風險源即導致風險發生的客體以及相關的因果條件。風險源可以是人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它的產生是隨機的,具有相應概率,可以通過數學、物理、化學方法來確定。風險行為風險源一旦發生,它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釋放的能量流將立即進入環境,并可能由此導致一系列的人群中毒、火災、爆炸等嚴重污染環境與破壞生態的行為。
二、環境風險單元和環境風險源區別?
環境風險單元是風險區域,環境風險源是有風險的物
三、危險源與環境風險源是一樣的嗎?
危險源是馬上會有的危險。環境風險源是有可能出現的危險
四、風險和風險源的區別?
所謂危險,就是可能對人對物對環境造成危害的風險,典型的危害形式包括事故,災害,人為破壞等。形成這些危險的原因包括很多,人機料法環,管理因素,都有可能,統稱為危險源。
風險源,是一種更抽象的描述,就是對于引發風險事件(事故風險也是一種風險,但風險的范圍廣闊的多)的原因的通稱。由于開放系統中風險是網狀結構傳遞的,很難說哪個原因就是真正的"源",一般把可識別的、對風險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根本性的因素稱為風險源。
五、外部環境風險風險點?
防控措施:
1、風險點:社會交往不注意把握分寸,容易造成不良影響。防控措施:提高交友標準,注意時間和場合。
2、風險點:不能很好地抵御市場經濟的沖擊,受“人情關”、“金錢關”的困擾,不能正確把握自己,違背原則辦事。防控措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地位觀、權力觀、財富觀,正確處理好工作與個人之間的關系,自覺抵御市場經濟和人為因素沖擊。
3、風險點:人情關系復雜,處理人情與權力關系不恰當,可能違反政策規定,造成工作失誤。防控措施:嚴格執行制度,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正確對待工作和人情之間的關系,不循私枉法,不優親厚友。
4、風險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接受親朋好友或關系戶的說情和吃請的風險。防控措施: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加大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加強自律,并自覺接受黨員干部、群眾監督。
5、風險點:親屬鼓動違法亂紀,干涉日常工作事務。防控措施: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自覺接受各級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六、外部環境風險,風險點?
外部環境風險是指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對其經營活動造成的威脅或不確定性,主要包括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環境、自然環境、競爭環境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外部環境風險點:
1. 市場風險:市場需求變化、市場價格波動、市場競爭加劇等。
2. 政策法規風險:政府宏觀調控、政策變動、法律法規變化等。
3. 自然環境風險:自然災害、氣候異常、環境污染等。
4. 社會環境風險:社會輿論變化、消費者心理變化、人口結構變化等。
5. 競爭風險:競爭對手價格戰、技術進步、市場份額爭奪等。
企業需要認真分析外部環境風險,并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和應對措施,以應對不同的風險點。
七、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風險評價有何區別?
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風險評價沒區別。
1.環境風險評價的含義:通常環境風險評價是針對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進行評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
2.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風險識別、源項分析、后果計算、風險計算和評價、風險管理。
八、風險源的定義?
危險源的定義是對自身或他人能造成傷害的或者危機生命的都是危險源,比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都屬于危險源。
1、首先,危險源是風險的載體,風險是危險源的屬性。即討論風險必然是涉及哪類或哪個危險源的風險,沒有危險源,風險則無從談起。
2.
其次,任何危險源都會伴隨著風險。只是危險源不同,其伴隨的風險大小往往不同。
擴展資料:
危險源
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產生、釋放能量的物理實體。如起重設備、電氣設備、壓力容器等等。行為,是指決策人員、管理人員以及從業人員的決策行為、管理行為以及作業行為。狀態,是指物的狀態和環境的狀態等。
在分析生產過程中對人造成傷亡、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疾病的因素時,危險源可稱為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四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自身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機械、設備、設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生產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責任缺失所導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引自GB/T13861-2009《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風險點
風險點是指伴隨風險的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過程,或以上兩者的組合。例如,危險化學品罐區、液氨站、煤氣爐、木材倉庫、制冷裝置是風險點;在罐區進行的倒罐作業、防火區域內進行動火作業、高溫液態金屬的運輸過程等也是風險點。風險點有時亦稱為風險源。
排查風險點是風險管控的基礎。對風險點內的不同危險源或危險有害因素(與風險點相關聯的人、物、環境及管理等因素)進行識別、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風險判定標準認定風險等級,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風險分級管控的核心。
九、特級風險源定義?
發生自然災害,地震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分險
十、風險源估測方法?
風險源估測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 危險源辨識:通過系統安全理論和方法,對可能導致傷害或損失的來源進行識別和分類。這些來源可能包括物理性危險、化學性危險、生物性危險、生理性危險、心理性危險、人的行為性危險等。
2. 風險評價:利用系統安全理論和方法,評估風險的大小以及確定這個風險是否可以被接受的全過程。
3. 風險估測: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嚴重程度進行估算,并根據風險分級標準和接受準則,對工程風險進行等級排序。
4. 總體風險評估:以特定工程項目為評估對象,根據工程建設規模、地質條件、工程特點、誘因、施工環境、資料完整性等因素,評估整個項目的風險,確定風險等級并提出控制措施。
5.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后果→風險評價。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