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設什么為目標,加強農村人居環境?
安康市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當做助推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來抓,堅持以建設清潔鄉村、生態鄉村、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不斷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努力打造環境整潔、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設施配套的美麗宜居鄉村,為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提供人居環境保障。
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一直是制約安康市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安康市在中省住建部門的指導下,積極探索、總結經驗,終于形成了符合安康市實際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道路,嵐皋縣、石泉縣先后被住建部評為第一批、第二批農村生活垃圾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2021年度,安康市已有11528個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已達85.46%,率先完成年度自然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85%目標任務。
??
創建符合農村實際的垃圾分類處置體系
安康市按照“源頭減量、就地利用,無害處理、市場運作”的工作思路,制訂簡單實用,村民易學易懂的“三分法”垃圾分類方式,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分成三大類,分類制訂垃圾處置方案,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置。
可就地轉化為肥料的垃圾。對此類垃圾,安康市大力推廣陽光堆肥房建設,將農作物廢棄物、餐廚垃圾進行堆肥發酵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此類肥料非常適合安康市特產魔芋等農作物的生長,既減少病蟲害,又增加了產量,也實現了垃圾變廢為寶。
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廢舊包裝紙殼、飲料瓶等垃圾,安康市建立“公司+農戶”的模式,成立廢品回收公司,由農戶負責收集,公司上門定點收購,實現垃圾變廢為錢,在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同時幫助引導群眾實行垃圾分類。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煤渣等無害化生活廢棄物,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治理模式,安康市統一收運進行填埋。
??
共建共享 推行市場化運營模式
安康市充分利用城投公司投融資平臺,推廣采用PPP模式招商引資,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垃圾轉運及場站建設、運營,各縣區均有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其中石泉縣吸引社會資本1.53億元,起到了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
安康市結合實際,以縣區為單位,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垃圾填埋場建設投資和管理運營成本,結合鎮域分部、鎮村人口規模和道路交通條件等情況,按照集約土地資源、節約建設成本的原則,打破行政區劃,推行區域化垃圾填埋場,以場站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實現縣區垃圾處理全覆蓋。
安康市積極開展共同締造活動,健全完善村(社區)“一約四會”,將農村垃圾分類、環境衛生整治納入村規民約,通過走村入戶、“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向廣大農戶宣傳生活垃圾減量處理、資源回收、分類入桶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方法;通過設立“道德銀行、愛心超市”,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分類,村工作人員按照各戶家庭環境衛生、垃圾處理方式以及可回收垃圾利用情況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村民根據積分可以免費領取肥皂、洗潔精、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對亂丟垃圾、環境臟亂差的農戶開展“說亮論”道德評議,對屢教不改、群眾反映強烈的進行黑榜公示,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真正實現“美麗家園、人人共建、人人共享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