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環境被污染被破壞的成語?
一、形容環境被污染被破壞的成語?
窮山惡水 qióng shān è shuǐ [釋義] 窮山:荒山。
惡水:有害的河。指貧瘠偏僻的荒山;水質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惡劣的自然條件。[語出] 清·王濬卿《冷眼觀》:“且山雖明而寸草不生;是為窮山;水雖秀而只鱗莫睹;是為惡水?!?[正音] 水;不能讀作“suǐ”。[辨形] 惡;不能寫作“餓”。[近義] 窮鄉僻壤 不毛之地 [反義] 山明水秀 錦繡河山 [用法] 用作貶義。多指土地貧瘠、物產貧乏的山區。一般作主語、賓語、二、戰爭對環境的破壞資料50字?
環境的影響:
1.戰爭對環境的影響很大,而且相當一部分都是人為的,在90年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下令引爆油田,導致中東一部分地區上空被黑云籠罩,他還下令把原油傾倒入海,阻擋聯軍海軍,從而導致波斯灣海洋污染。
2.在對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很多穿甲彈的材料是貧鈾,因為貧鈾材料堅硬,俗稱貧鈾彈,但是也是放射性材料,在經過瞬間高溫爆炸后,也會產生放射性物質。
3.在越南戰爭中由于游擊隊躲藏在叢林中,美軍就使用了落葉劑,導致大面積的森林枯萎!而且落葉劑的使用也導致當地居民的后代有先天性缺陷。
疾?。?/p>
2.在古代戰爭中會造成大規模疾病爆發,但是現代戰爭的精確性和對戰略目標打擊的突出性。大規模疾病不會爆發,但是會造成大規模的饑荒,例如在99年美國轟炸南聯盟就把燃燒彈投入到農田中,造成大面積農作物被燒毀。
兒童的災難
1太多了,無論從古至今的哪場戰爭對兒童的傷害都是很大的,首先,現代戰爭中的精確打擊常常會出現誤炸,有時候就有兒童,而且由于兒童是弱勢群體,容易受到攻擊。也會被綁架成為人質。最為重要的是,兒童的心智都不成熟,這樣殘酷的經歷會在他們心中留下永遠的傷痛。
另外:
以色列的空軍經常在巴勒斯坦居住地采用突破音障飛行(飛行速度保持在340米/秒),當飛機這樣飛行時會產生刺耳的音頻,這樣的音頻會導致孕婦流產,有心臟病的人會突發心臟病,并且對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傷害。
三、人文環境被破壞的例子?
在武陵源景區1992年獲得了“世界自然遺產”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愚昧的山里人,把自己家拆了,做成酒店和賓館。這樣景區就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城,這時候在山上入住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對景區產生了很大的污染,產生的垃圾和廢水,一直在任其排放。
四、全域旅游環境被破壞的例子?
智利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國家公園,據說其中最美的就是百內國家公園。那里擁有巨大的花崗巖巖石山,還有樹木、瀑布和冰川。但不幸的是,人類一直在做的事情已經毀了這個令人驚嘆的地方。
對其的摧毀至少可以追溯到2005年的人為造成的大火。當時一位游客在該地區使用了煤氣爐,這名游客和他的朋友在不允許露營的地方露營,導致爐子里的火苗燃燒了一些草地,火焰蔓延開來,大火持續燃燒了10天,燒毀了國家公園7%的區域。然后在2011年,一名游客在未經批準的區域點燃了篝火,同樣也引起了一場大火,幸運的是,后來由于大雨的出現撲滅了大火。同一年,一位游客莫名其妙地點燃了一些廁紙,又引起了另一場大火,這導致國家公園一直關閉到了2012年。但人為破壞依舊沒有結束,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5年,兩名游客因制造未經授權的篝火而被捕,這同樣引發了大火,燒毀了大量森林土地。
五、什么叫PH環境被破壞?
酸堿污染是指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環境,使環境pH值過高或過低,從而影響生物的生長與發展或腐蝕建筑物的現象。
環境酸堿度直接影響細胞酶活性,水體pH9時大部分水生生物不能生存。
環境pH值改變還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性;在酸性條件下,氰化物、硫化物毒性加大;在堿性條件下,氨的毒性增加。
酸性物質主要是工業生產過程中直接排放或間接形成。
六、求描寫被破壞的環境的句子?
一個個樹樁好似悲傷的在向我們訴說著什么,放眼望過去沒有一點綠色。旁邊的工廠還在排放著廢氣,污染著天空,根本就沒有任何一點綠意在這片被破壞的土地上了。
七、圓明園的資料以及被英法聯軍破壞后的資料?
圓明園是清康熙時始建的皇家園林等等
八、什么環境被破壞才會引起雪災?
應該說這樣一個比較大范圍的降雨雪和溫度偏低的異?,F象,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大氣環流系統出現了異常的狀況,尤其是1月份以來,中高緯度的環流以經向型為主要特征,冷空氣活動頻繁。
此外,副熱帶系統偏強,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于把南方的暖濕氣流向北輸送。
一方面是北方的冷空氣很活躍,另外南方的暖濕氣流又源源不斷向北輸送,冷暖氣流交匯的位置主要位于我國中東部地區,為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創造了有利的環流條件。
出現這樣的環流異常,從氣象來講一般歸結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氣自身的運動規律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是受到外強迫的影響,今年的環流異常與2007年8月出現的一次拉尼娜事件有關。
九、亞馬遜河流的植被被破壞的環境問題?
亞馬孫流域流經亞馬孫雨林,亞馬孫雨林為“地球之肺”。
1.土壤貧瘠,加速荒漠化
2.水土流失,亞馬孫河流入水量減少,輸沙量增大。河道淤塞,亞馬孫平原洪
澇災害頻發
3.流域內生態破壞,動植物物種減少。
4.雨林作用減弱,吸收溫室氣體減少,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許多島國低地被淹沒,如新加坡
5.帶來氣候極端化,如厄爾尼諾效應,拉妮娜現象
6.大氣環流變化,高緯和低緯環流減弱,中緯環流加強,導致沿海國家旱澇災害頻繁,內陸國家更干旱。
7.農業影響,農業減產,溫帶種植范圍可種植亞熱帶植物,但總體產量減少,會帶來糧食危機。
十、破壞環境的現象?
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和森林銳減等。
1、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于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南極冬春之交平流層下部臭氧層已形成了臭氧空洞;北極臭氧層稀薄。挪威、加拿大、阿拉斯加、日本、瑞士、中國等北半球的觀測結果也證實有明顯的臭氧層耗竭。
3、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減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在自然或人為干擾下偏離自然狀態,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園。與自然系統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態系統種類組成變化、群落或系統結構改變,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生產力降低,土壤和微環境惡化,生物間相互關系改變。、
4、酸雨問題
酸雨主要是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所造成的。中國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為硝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成為酸雨多發區,酸雨污染的范圍和程度已經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
5、森林銳減
森林銳減是指人類的過度采伐森林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森林大量減少的現象。
其中影響最大森林銳減便是熱帶雨林減少。其中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大量砍伐林木用于出口。因此,1985年FAO制定的熱帶森林行動計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