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安康地里環境?
安康地形是兩山夾一川,亞熱帶氣候,由于秦嶺北坡陡峭,南坡平緩,促使南來的水氣抬升,成云致雨,所以雨量大于僅一嶺之隔的關中,氣候溫暖濕潤。安康市位于祖國版圖中部,幅員在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面積23391平方公里,占陜西省面積的11.4%,其中耕地面積199432公頃,林地1658496公頃,森林覆蓋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頃,水域面積39861公頃。 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漢江由西向東橫貫,構成“兩山夾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嶺東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縣漢江出境處),海拔高低相對差為2794.6米。安康地緣和區位優勢獨特,在省際之間,處于川、陜、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即東與湖北省(竹山、竹溪、鄖縣、鄖西)連接,南與川渝兩省市(萬源、城口、巫溪)接壤,位處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故有方志稱安康為“東接襄沔、西達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陜西省內,安康北與省會西安市(周至、戶縣、長安)和商洛市毗連,西與漢中市(佛坪、洋縣、西鄉)為鄰。 安康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屬于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和楊子準地臺北部漢南古路的東北緣,分別由東西走向的秦嶺地槽褶皺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復合交接組成。具南北銜接,東西過渡的特點。安康以漢江為界,分兩大地域,北為秦嶺地區,南為大巴山地區,以漢水—池河—月河—漢水為秦嶺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現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點。全市地貌可分為亞高山、中山、低山、寬谷盆地、巖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種類型。月河是安康最大的支流,月河下游流經漢濱區恒口 ,五里 ,大同等地,經建民鎮許家臺注入漢江。在本市土地面積中,大巴山約占60%,秦嶺約占40%,山地約占92.5%,丘陵約占5.7%,川道平壩占1.8%。海拔高程以白河縣與湖北省交界的漢江右岸為最低(海拔170米),秦嶺東梁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嶺主脊橫亙于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于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鳳凰山自西向東延伸于漢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間,形成“三山夾兩川”地勢輪廓,漢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嶺、大巴山主脊與漢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內的主要山脈有秦嶺的東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龍山、鳳凰山、筆架山。 經濟概況 初步核算,2007年安康市生產總值(GDP)189.85 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04億元,增長8.8%,占生產總值的27.4%;第二產業增加值59.05億元,增長16.4%,占生產總值的31.1%;第三產業增加值78.76億元,增長12.2%,占生產總值的41.5%,人均生產總值7160元。各縣區生產總值(GDP) 交通資源 安康交通圖航空:安康飛機場位于城西的五里鎮,距市中心約7公里。機場在停航5年后正式實現復航,每周有從安康直達西安、武漢等地的航班。從1964年開航至今,安康機場共保障航班1822架次,運送旅客152153人次,完成了飛播造林500多萬畝,為安康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顯著貢獻。安康機場改擴建項目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項目,并決定將機場遷建。屆時,不僅能極大提升安康的區位優勢,滿足全市人民對外聯絡與溝通的需要,更能為我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鐵路:西安鐵路局安康火車站位于城區江北,以安康站為核心的安康鐵路樞紐處在包(頭)柳(州)通道與滬漢蓉大通道的交會處。市內有陽安、襄渝二條電氣化鐵路,陽安線:陽平關至安康;襄渝線:襄樊至重慶;西康線:西安至安康。這三條鐵路是我國中南、華北、西南、西北鐵路交通之間重要的聯絡線路,是連接西北、華北、華中與西南地區的重要樞紐,每天有列車分別可達北京、上海、鄭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福州、青島等大城市。 目前,安康樞紐存在客貨運干擾嚴重及能力不足等問題。為配套滬漢蓉通道及西安重慶鐵路復線、武漢安康鐵路復線的建設,將改擴建旬陽北站候車室2000平方米,修建旬陽北至旬陽連接線,擴建安康站為5站臺9線和安康東編組站200萬噸大型綜合性貨場、旬陽北50萬噸貨場等。十一五期間,中國還將新建安常鐵路(安康至常德)。安常鐵路的建成,將使安康站形成襄渝、陽安、西康、安常四條電氣化鐵路干線交匯的交通格局,會大大增強安康樞紐的客貨運能力和交通疏導能力。(PS:安康至洛陽,安康至岳陽鐵路在河南,湖北兩省呼聲強烈!) 公路:安康市內有國道316、210穿境而過。全市現有公路112條,通車里程1253公里。其中干線公路180公里,多為三、四級。城區內開通公共汽車路線九條,總程60公里。2009年5月28日,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安康市被納入西安2小時經濟圈。十天高速公路在安康境內橫穿5縣區,全長224公里,投資190億元,是國家高速網福銀線陜西境內的重要組成路段,計劃于2010年建成通車。安康至陜川界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內全線長104.58公里,計劃投資88.7億元,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包(頭)茂(名)線的重要一段,預計將于2010年建成通車。2009-10年開工建設安康至關埡子(66公里)、安康至陜渝界(125公里)兩條高速公路,爭取提前建設桐木至旬陽市(52公里)、石泉至大河壩(50公里)、寧陜至丹鳳竹林關連接線安康段(73公里)三條高速公路。隨著以上7條高速公路的陸續建成,安康將全面實現與毗鄰省市交通大通道的連接,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安康市行政區劃水運:水路航運蓄勢推進。水路交通是安康大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筑綜合運輸體系、促進旅游強市戰略實施、解決山區群眾出行難、推動沿江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已建成渡口150處,港口、碼頭及停靠點35處。有水路運輸企業16家,水路運輸服務企業1家,各類船舶2400艘,其中運營船舶1100艘,總功率16664.28千瓦,客位14799座,載重10774噸。2008年,完成水運客運量300多萬人,客運周轉量近6000萬人公里,貨運量100多萬噸,貨運周轉量3000萬噸公里。針對安康水運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全力破解漢江梯級開發(漢江陜西段七座水電站位于安康占有六座)造成的礙航瓶頸,實現漢江與長江間干支直達通航,打造黃金水道,實現通江達海。 展望未來,安康將奮力進行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四大交通建設,著力構筑更為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把大交通樞紐變成現實,促使安康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翅騰飛。 氣候資源 安康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寧陜、鎮坪12℃左右,其他各縣15℃左右。全市日照時數在1495.6小時(鎮坪)—1836.2小時(白河)之間。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間。全市無霜期210—270天,平均8個月以上。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涼濕潤并多連陰雨。主要災害性天氣是伏旱、暴雨和連陰雨。 旅游資源 安康旅游圖安康古稱金州,地處陜西省南端,周邊與四川、重慶、湖北毗鄰,漢江橫貫其中,陽安、襄渝和西康三條電氣化鐵路在安康交匯,旅游區位優勢明顯。北接西安,南連三峽,東承湖北道教圣地武當山及神龍架自然保護區,西鄰漢中三國遺址,是連結國家規劃的“西安——三峽——張家界”綠色生態旅游長廊中的重要驛站,又是陜西綠色生態旅游的品牌。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北亞熱帶季風地區的一部分,也是陜西省水、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這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歷史遺跡遍布全境,有古遺跡、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遺址650 余處,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寺、上許家臺南宋古墓、廟、觀、堂集中于安康市區,折射著先民的光輝。 秦巴漢水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安康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全市現已查明景區32處,景點7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千家坪國家森林公園 、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多處(擂鼓臺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現已開發的景區景點29處。 其他名勝有:漢江、中華太極城、瀛湖、香溪洞、天柱山 、巴山秋池、子午棧道、龍王山、旬陽縣博物館、文峰塔、呂河千里荷塘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