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應急預案特點? 環境應急管理意義?
一、環境應急預案特點?
環境應急的特殊性、環境應急的時代性、環境應急的群眾性。
二、環境應急管理意義?
加強環境應急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履行環境綜合管理職能的應有之義。
各級環保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對加強環境應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切實把這項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推進環境應急全過程管理,積極防范環境風險,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確保國家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三、環境應急預案的特點?
特點就是有能力并及時準確的將可能發生和正在發生的環境污染行為制止并處理好。
四、環境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為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完善環境應急預案體系,增強環境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
五、環境應急物資庫怎么管?
建議相關部門應頒布環境應急物資庫的相關管理辦法,明確環境應急物資庫建設、管理以及應急物資分類、采購、保管、使用、更新、失效物資處置等的相關要求,建立完善環境應急物資庫的管理體制機制。同時,建議各地在建立應急物資庫時,遵循以下原則: 物資社會化采購原則。政府可以與企業簽訂購買協議,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由政府購買其生產原料、中間產品或產品作為應急物資;也可以由政府先期采購一批可以作為企業生產原料和中間產品的應急物資儲存在這些企業中,由其代為管理,并在生產中使用,從而保證應急物資一直處于更新狀態,避免倉儲物資需要定期更新,而過期物資也需要處置的問題。同時,還必須要求這些企業一定要有固定的物資保有量,以便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需要調用應急物資時,能夠由其負責及時運輸到現場。 物資有效使用原則。即以集約化使用應急物資、提高應急物資使用效率為目的,根據各地轄區內的工業及風險源特點,分區域建立環境應急物資庫;由市級以上環保部門組織建立環境應急特種物資庫,儲備專用設備和物資;把特種物資庫設立在危險廢物處置企業,并委托其管理,這樣既可作為社會化物資用于企業的平時生產,也可在處置突發事故時,由這些企業員工直接帶到現場使用,提高處置物資使用效率。 物資聯動管理原則。出臺應急物資部門聯動管理機制,建立環保、水利等各部門應急物資儲備庫管理平臺,制定臺賬,統一調度,綜合協調使用,確保各類突發事件處置及時、有序、高效。
六、企業環境應急預案怎么編?
企業環境應急預案首次備案,現場辦理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
(二)環境應急預案及編制說明的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環境應急預案包括:環境應急預案的簽署發布文件、環境應急預案文本;編制說明包括:編制過程概述、重點內容說明、征求意見及采納情況說明、評審情況說明;
(三)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的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
(四)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的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
(五)環境應急預案評審意見的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
七、環境應急治理服務范圍?
環境應急工作主要提供環境的保護、環境的分析、環境的監測服務。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分析。
首先環境應急工作主要提供環境的保護服務,這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到環境的保護建設。
其次是環境應急工作主要提供環境的分析服務,這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環境的多樣性變化。
再者是環境應急工作主要是提供環境的檢測服務,主要是為了能夠及時檢測出環境的異常。
八、環境應急預案風險等級劃分L?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嚴重程度和發展態勢,將應急響應設定為I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四個等級。初判發生特別重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分別啟動I級、Ⅱ級應急響應,由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應對工作;初判發生較大突發環境事件,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由事發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應對工作;初判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啟動IV級應急響應,由事發地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應對工作。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在易造成重大影響的地區或重要時段時,可適當提高響應級別。應急響應啟動后,可視事件損失情況及其發展趨勢調整響應級別,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
九、環境應急物資和設備怎么填?
環境應急物資和設備是應急物資和設備,不得挪用
十、環境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
以下是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
一、備案的范圍
涉及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資源利用等方面,可能發生突發性環境事件的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等。
二、備案程序
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區域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進行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備案。備案程序包括四個階段:
1、備案申請
備案申請應當向地方環保、安監、危化品安全等部門或平臺遞交相關備案材料。備案材料應當包括單位基本情況、突發環境事件的概述、應急預案內容等信息。
2、備案審批
備案機構應當根據備案材料及有關規定,對備案申請進行審查和核實。審批結果可能是通過、不通過和需要補正等。如符合要求,備案機構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審批。
3、備案公示
備案機構應當將備案申請單位的備案信息進行公告,并公示備案申請材料及審核結論,接受社會監督。
4、備案報送
備案機構應當將備案信息報送上級環保、安監、危化品安全等主管部門或平臺,形成備案庫,為應急處置提供準確的備案信息。
三、備案內容
1、應急預案基本情況,包括應急預案的類型、名稱、備案單位及負責人等信息。
2、突發環境事件的概述。包括自然、人為等因素引發的可能引發環境污染、損害和生態破壞等突發事件。
3、應急組織和分工。應明確應急組織機構、職責分工、應急資源等。
4、應急預案的具體應急措施。應明確應急響應級別、預警發布、救援措施、應急處置措施等。
5、應急演練計劃及效果評估。應明確應急演練項目、演練時間、演練方式,以及效果評估等內容。
四、管理機構
地方環保、安監、危化品安全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建立聯合備案機構,共同管理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備案工作,避免重復備案和信息不同步的情況出現。
五、加強監管和督查
相關部門和單位應加強對地方范圍內應急預案備案的督查和監管,及時發現和處理備案材料中存在的問題,保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時,應完善信息公開機制,加強對備案信息的公示和監督,確保備案工作的公開透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