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巴拉太空計劃生涯模式和科研模式那個好玩,兩選一
新版的坎巴拉太空計劃里面加入了生涯模式,對于玩家來說是個不錯的體驗,游戲中玩家可以通過升級點數來解開制作的火箭衛星,初期沒有電池什么的,先隨便收集點科研點做幾個載人探空環繞什么的就可以了,然后點出4列4行,叫“科技”的這個科技(“列”代表從左往右數,特別說明一下), 于是我們就多了一個科研設備,而且有電池了!
所以可以設計一個入軌剩余DV1000多一點的載人飛船,帶上雞巴蛋去做繞月飛行
對!就是繞月飛行,不登陸!
對月1~2都分別繞一次,最好帶上足夠多的科研設備
在被月球捕獲后就可以獲得高軌道科研點,然后可以回家了
一定要使用返回式軌道來節約油(就是阿波羅用的那種8字軌道)
繞完2個月亮后我們其實就有了大量的科研點,可以爬到一個很高的科技~
一條走到5列6行為止,于是可以裝備400的電池和2/S的太陽板
一條走科技研發線(偏下的幾行就是了),爬得越遠越好!
一條走動力線,看個人的設計水平,推薦點到自己能設計出往返月1的船為止
接著是技巧!注意了
假設一個地方的科研點有200,那么你一次收集只能是一半,就是100
你可以把他帶回家,然后再來這里收集得50,一次次重復遞減,是不是很慢?很不爽?
于是電波傳送就來了!
假設你一次收集到100,電波傳回去50,少了50?
不!
其實你收集了100,傳回去50,這個地方的科研點是剩下150!
少傳送的科研沒有消失,而是沒有傳送回去!
于是你可以馬上繼續收集,得75點~送回去37點,繼續收集,傳送……直到這里沒有科研點
是不是很效率?很IMBA?
每種設備在一個采集點對應一個科研點總量,不能用其他設備提取,比如你用雞巴蛋在mun表面寫報告,報告內容假設總計有200科研點,這200不能用其他方式獲得
于是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登月船
帶上所有的科研設備,每種一個就行,不用多!一共是6種設備,看你能點到哪里了
配上各種天線,一共就3種天線,每種帶2個吧~
太陽板和電池要多帶!大量地帶!
這里說6種設備是排除掉了大氣采集設備,這個大氣設備比較坑爹,見仁見智吧
關于科研點的收集地點,具體的估計很多地方
這里推薦幾個地方進行收集~
收集方式有:7個科研設備,載人艙報告,EVA報告,采集樣本共10種(必須登陸)
我們可以把7個設備,載人艙報告,一共8個項目設成一個動作組(很方便,吐血推薦)
(有些設備在真空中不能用,我不會去特別提及,總之在采集點都采一遍就是了)
采集點
1:任何一個星體(包括太陽)的高軌(幾十W米以上,不知道具體值)、低軌(大氣邊緣或者1w米左右吧,也不知道具體界限)為兩個不同的采集點,由于時間充裕,刷得差不多再走吧
2:任何一個可登錄星體的表面為一個采集點,同樣時間充裕
3:任何一個有大氣的星體,有2個不同階段的大氣采樣點,即高層與低層
我們用上面的辦法,把月1,月2的科研點一次一個地榨取干凈~記得帶上蛋
然后點出7列1行的核推
然后可以點出一個無人控制單元
我們用那個無人控制單元+一個不載人的載人艙,撞向EVE星球
在EVE的高軌,低軌,大氣,地表什么的都采集一次,能得到幾千點科研
這里不推薦帶人去,畢竟不好接回來是吧
如果時機好可以考慮從EVE的衛星高軌道飄過去采集,沒機會就算了,不重要
還有個技巧
比如你把8個項目設成了一個動作組1
按1,彈出來的框全部選傳送回去
然后你可以馬上再按1,繼續點傳送而不用管有沒有電,也不用管他傳完沒
由于SC-9001(這里是惡搞ISO 9001?)
這個白桶狀的設備傳送效率只有20%,所以你需要最后手動多點他幾次,弄個10來次基本也能榨干科研點了
大量的傳送操作,你很快就沒電了,讓太陽板對著太陽,然后4格快進吧~看著資料慢慢傳
最后檢查下哪個設備或者EVA剩余的比較多,然后著重弄幾次就換下個采集點
等EVE的科研點到位后
我們就可以設計略暴力的火箭了
設計一個載人船,目標是把duna系2個球榨取干凈
我推薦在入Kerbin低軌的時候還擁有7000以上DV才出發,這樣比較安全
利用窗口飛火星,被捕獲后就可以采集火星高軌科研點了
利用大氣減速,使你的AP點處于能被衛星捕獲的高度
然后提高PE(別忘了采集),等著被捕獲
依次采集衛星的,高軌,低軌,表面,等等的科研點,榨個干凈
為了確保萬一,在最后離開的發射升空段再采集個幾次
接著準備降落火星
進入大氣后一段時間就可以采集大氣數據了
由于先去過EVE,其實不用著陸也能全開科技了
不過還是走走過場把火星表面的科研點也傳回去吧
最后把蛋弄回坎星~科技樹爬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