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44的缺陷和優點?
先說缺陷: 缺陷 用過StG44的人往往對這把槍有所不滿,StG44在近距離射速較慢,因為使用短步槍子彈,連續射擊時候槍身跳動明顯,不如沖鋒槍那樣容易控制。如果在50米內,和MP40沖鋒槍相比,StG44是劣勢的。同時StG44的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超過500米,超過這個距離就沒法保證精度。如果在很遠距離遇到了手持毛瑟步槍的敵人,是很難殺傷對方的。這些似乎很有道理,但是StG44本來就有自己的使用范圍,并不是一款全能的武器。他主要就是在單兵手中使用對付400米之內的敵人,壓制敵人單兵的火力。 以上二種情況在現代戰爭實戰中是很難發生的,超遠距離一般有多人操縱的重武器或者狙擊武器壓制。比如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斗中,由于AKM的射程較短,無法對付山崖上隱蔽的手持英國步槍的游擊隊員,被迫在基層裝備大量狙擊手。后來主要用卡車上的雙管高射炮和裝甲車的小口徑火炮對其壓制,效果很好。而現代戰爭50米之內的突襲戰是非常罕見的。所以StG44在多數的情況下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再說優點: 中間型威力槍彈 可以說,如果不能解決彈藥問題,就無法解決自動步槍連發射擊時控制精度的根本問題。美軍二戰裝備的勃朗寧BAR輕機槍,也是作為突擊武器來設計,希望能夠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進行突擊作戰,壓制敵方火力。但是由于觀點上的局限,仍用傳統步槍彈藥,這就造成了整槍設計的問題。為了克服后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勃朗寧自動步槍重量過大,步兵攜帶仍然不便,并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后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于控制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改進成為“貨真價實”的輕機槍,實際上扮演著輕機槍的角色。 德國選取中間型威力槍彈,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實際上,StG44由于使用中間型威力槍彈,子彈初速和射程均不如步槍和輕機槍。但是StG44在400米射程上,連發射擊時比較容易控制,射擊精度比較好,可以連續射擊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而且重量較輕,便于攜帶,StG44是步槍與沖鋒槍性能特點的結合。 容量30發子彈彈匣 從沖鋒槍的20彈匣,32發彈鼓,到機槍的300發彈鏈,50發彈鼓,德國設計師根據實戰對于火力的需要和步兵攜帶彈藥的體力上限,還是持續作戰的需要,終于選擇了30發弧形彈匣。30發彈匣重量適中,單兵可以大量攜帶。同時30發子彈,能夠很好保證火力的持續性。在實戰中,三四個手持StG44的德軍士兵,往往可以壓制住一個班的手持M1的美軍士兵,和數量更多的使用波波莎沖鋒槍的蘇聯士兵。后來美國的M16以及蘇聯的AK仍然采用30發子彈彈匣,可見其成功之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