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旅》中,有哪些環境描寫的句子,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2、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3、為下文做鋪墊4、渲染氣氛;
5、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6、突出、深化主題。 本人以為《孤獨之旅>中的大部分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心理,襯托了杜氏父子或迷茫或堅強的性格,顯然有關暴風雨部分的景物描寫則突出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為人物的成長提供了廣大的舞臺,當然渲染氣氛的作用也是有的,總之,一段具體的環境描寫,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綜合分析,不能把它生硬地歸結為某一種作用。 如何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在小說和記敘文的閱讀理解中,經常出現分析環境描寫作用的問題,可以分三個步驟,讓學生掌握回答這類問題的方法。 一、 明確環境描寫的分類,明確主要作用。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指對一定地方、一定人群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社會關系的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指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的描寫等。
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
2、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2、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3、為下文做鋪墊4、渲染氣氛;
5、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6、突出、深化主題。 二、舉例分析,明確具體作用 例子1:《最后一課》“①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
②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
第①句是自然環境描寫,襯托小弗朗士上學路上輕松愉快的心情;
第②句是社會環境描寫,交代這個地區已被德國占領,突出小弗朗士幼稚不懂事的心理,為下文他的感情變化做鋪墊。
例子2:《孔乙己》中還有一段自然環境描寫。“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寫孔乙己最后一次來酒店時僅僅二十個字左右就交代了時令、天氣的變化,襯托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預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結局,為下次孔乙己出場作鋪墊。
例子3:《故鄉》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寫故鄉蕭瑟荒涼的景象,暗示當時社會環境的蕭條,渲染凄涼的氣氛,烘托人物的悲涼心情。 三、習題訓練,鞏固提高 習題1:《我的叔叔于勒》中“輪船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這是菲利普一家人出發到哲賽島旅行時的自然環境描寫。
見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人們望見“天邊遠處仿佛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分析兩處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以上兩處自然環境描寫都是作用中的第4條,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以上自然環境描寫的景色從明麗到陰郁,正烘托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婦在見到于勒之前輕松、歡快的心情,見到落魄的于勒后沮喪、沉重的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而突出了他們虛偽、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習題2、《在烈日和暴雨下》寫由烈日炙烤到大雨滂沱的變化過程,分析其作用。
分析:小說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是第2條和第5條的綜合,推動小說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由祥子在烈日下拉車到在暴雨中拉車,突出了他在舊社會的苦難遭遇。 習題3、《變色龍》中開頭的環境描寫句子“警官奧楚美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手里拿著個小包,穿過市集的廣場。
四下里一片寂靜。……廣場上連人影也沒有。小鋪和酒店敞開大門,無精打采地面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像是一張張饑餓的嘴巴。店門附近連一個乞丐都沒有。”分析其作用。 分析:這一開篇的社會環境描寫的語段符合作用的第1條,壓抑的社會環境是軍警憲兵當道的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社會的寫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發生的社會背景。 一段具體的環境描寫,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綜合分析,不能把它生硬地歸結為某一種作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