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改善空氣質量,實現綠色奧運,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環境污染防治大氣環境質量――在環京津地區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有所改善的情況下,2008年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好轉,保障奧運期間有良好的空氣質量;2010年中心城大氣環境質量基本達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達到國家標準,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基本達到國家標準,臭氧超標情況有所遏制。水環境質量――2008年,主要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中心城和新城城市水系水質明顯改善。2010年,主要地表飲用水源水質保持達標,官廳水庫初步恢復飲用水源功能;全市地表水體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水質指標有所改善,中心城和新城城市水系水質平水年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平原地區地下水超采和局部污染的局面有所好轉。2008年中心城和新城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郊區污水處理率達到50%。2010年中心城和新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繼續提高,再生水回用率達到50%。聲環境質量――城市建成區區域環境噪聲和城市主要道路交通噪聲基本穩定,局部地區聲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固體廢物――2008年中心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郊區達到65%;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達到50%,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30%,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2010年中心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郊區達到80%;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達到6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輻射環境――電離輻射、電磁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在正常水平,電離輻射、電磁輻射公眾照射水平均控制在國家標準限值之內。2008年廢放射源、放射性廢物實現集中安全收貯,2010年前實現放射源全過程有效安全監管。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2010年全市煙粉塵、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15%、20%和15%左右,到2010年分別控制在7.7萬噸、15.2萬噸和9.9萬噸以下。專欄3 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質燃燒產生,其次是來自自然界,如火山爆發、森林起火等產生。二氧化硫對人體結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官導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痹。化學需氧量又稱化學耗氧量,是利用化學氧化劑(如高錳酸鉀、重鉻酸鉀)將廢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據殘留的氧化劑的量計算出氧的消耗量,以粗略地表示廢水中有機物含量,反映水體有機物污染程度。化學需氧量越高,表明水體的有機污染越重。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的約束性指標。(二)生態建設生態保護與建設――2010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3%,森林覆蓋率達到37%;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全市國土面積的10%以上;山區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面積達到70%以上。農村與農業環境保護――2010年郊區農業污染綜合治理率達到80%;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0%;大型養殖場糞便污染綜合治理率達到80%以上,其中規模化豬場糞便污染全部實現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9個區縣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70個鄉鎮建成“環境優美鄉鎮”,約400個村建成“文明生態村”。(三)環境監控到2010年,完善由國控點、市控點和區縣輔助測點組成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立主要大氣污染物區域總量和區域傳輸監測支持系統。擴建地表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形成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相結合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控系統;建立重點地區地下水源水質監測系統。建立聲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和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建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2008年前完成重點地區自動監測站的建設)和輻射源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建立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即3S技術)為支撐的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初步建立全市土壤監測系統。2010年前建成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實現重點污染源排污許可證管理。第三章 環境污染防治“十一五”時期,環境污染防治的總體思路是: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削減存量、控制增量,實現總量持續減少。強化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資源消耗,實現廢物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加強環境監管,消除污染隱患,重點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加強環境執法,強調企業自律,確保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推動區域、流域協調與合作,促進環境質量同步改善。一、大氣污染防治“十一五”期間,通過改善能源結構、控制燃煤總量、減少機動車排放、加強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全面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同時,繼續開展與北京鄰近的省、市的合作,重點加強大氣污染物遠距離傳輸影響控制,努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障奧運期間的良好環境和“宜居城市”長遠發展的需要。(一)煤煙型污染控制1、調整能源結構大力引進電力、天然氣等優質能源。擴大使用外來電力資源,規劃期間內除太陽宮、電子城等4個已批準的燃氣發(熱)電廠建設項目外,中心城區內不再建設化石燃料發電廠;2010年前,建成長慶氣田至北京第二條輸氣管道及市內配套工程,努力開辟其它燃氣來源。天然氣優先滿足居民生活和公共設施用氣,鼓勵以天然氣替代工業、采暖用煤。取消低矮燃煤面源。結合文物保護區及危房改造,老城區內小煤爐力爭在2010年前用清潔能源替代;中心城區約2800臺20噸以下燃煤鍋爐2007年年底前完成清潔能源改造。遠郊區燃煤茶爐、大灶等低矮污染源全部改用清潔能源;有條件的地區20噸以下燃煤鍋爐逐步改用清潔能源;尚不具備條件的,以集中供熱和聯片供熱為主,采用潔凈煤技術,逐步取消分散、小型燃煤鍋爐。加強監管,防止燃煤反彈。2、推廣節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加大建筑節能和供熱節能力度。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有關法律法規和設計標準、施工規程,進一步完善居住建筑節能標準,新建建筑強制推行供熱節能措施。加強供熱系統節能管理,建立管理體系,完善政策法規和終端能耗標準及檢測體系,強化供熱能源需求側管理,開展節能審計和能效標識,運用市場機制并輔以激勵政策推進供熱管網系統節能技術改造。同時,逐步推廣燃氣鍋爐節能。加大工業節能力度。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限制高耗能工業的發展,用低消耗、少排放的高新技術產業替代現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修訂工業產品能耗標準,建立節能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萬元GDP能耗指標。提高能源利用技術水平,開發利用煤清潔燃燒技術。在查明地溫能地質資源基礎上,重點研究鼓勵城市污水、中水、淺層地下水為熱源的熱泵技術,其中新建建筑推廣地埋式熱泵系統。鼓勵開發利用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2008年前完成采用熱泵技術、可再生能源供熱1000萬平方米。積極推動農村能源利用方式轉變,推廣液化氣、清潔煤、天然氣的使用,推廣太陽房建設和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建設大中型沼氣設備,支持生物質能的集中利用。3、治理燃煤設施整合中心城20噸以上的燃煤鍋爐房,加快脫硫、除塵改造,達到使用年限的力爭逐步改用清潔能源。2008年前高井、京能、京豐、華能、國華等五大燃煤(熱)電廠完成高效除塵、脫硫和脫氮治理工程,穩定達到本市排放標準,并逐步推廣使用低硫優質煤或洗選煤。燃煤供熱爐灶禁止原煤散燒。繼續推廣使用低硫優質煤,逐步建立起全市統一的煤炭調配、運輸、儲存系統,防止高硫劣質煤進入本市。城八區和遠郊區縣城關鎮內的所有燃煤鍋爐房煤場和民用型煤加工點要全部實施密閉作業。全市規劃保留的燃煤鍋爐全部使用低硫優質煤,并應用脫硫技術和其他節能控污技術。工業項目原則上進入開發區,不再新建分散工業用燃煤鍋爐。采用低消耗、少排放的高新技術改造現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燃煤設施,提高能效,削減煤炭消耗量。有條件的燃煤鍋爐鼓勵使用清潔氣體燃料,對達不到排放要求的,強制改用清潔能源或停止使用。(二)機動車污染控制1、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完善公共交通系統,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速發展軌道交通、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公交客運量,擴大公交專用線路,使公共交通成為城市主導交通方式。2、控制新車污染排放進一步提高本市機動車新車排放標準。在油品保證的情況下,2007年輕型柴油車新車執行國家第IV階段排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08年輕型汽油車、輕型燃氣汽車、重型柴油車執行第IV階段排放標準。鼓勵生產使用低油耗、低排放的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天然氣車及其它替代燃料車。積極研究制定更科學的節能環保排放標準。3、嚴格控制油品質量制定更嚴格的地方油品標準,加強油品質量管理,2008年前發布實行與第IV階段機動車排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相適應的車用燃油標準。加強對銷售油品添加清凈劑的監督管理,保證油品質量;采用經濟手段鼓勵銷售使用低硫優質車用燃油。4、加強在用車管理繼續實行車輛檢查/維修制度。完善監控系統水平,實現定期檢驗、路檢、維修過程的監控和信息共享。充分發揮遙感監測車快速篩選、監控作用。加強本市和外埠進京車輛的排放檢測與管理,確保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尾氣排放達標。車輛維修管理部門加強對維修企業的監管,督促機動車生產廠家加強對其特約維修站的管理,保證維修后車輛排放達標。研究制定加快淘汰老舊高排放車的經濟政策,力爭在2008年前淘汰1995年以前投入使用的高排放車。對具備治理條件的柴油車進行排放治理。2008年前采取措施加快各種大型運輸車輛的更新、淘汰,鼓勵企業加快對老舊公交車、出租車、郵政車、環衛車等專用車輛的更新,鼓勵新增和更新的客運車輛使用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等低排放車或符合更嚴格排放標準的車輛。嚴格執行各類機動車有關報廢制度,并鼓勵提前淘汰更新。同時加強對施工機械、農用機械及非道路用柴油機排放的管理。進一步完善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根據車輛的排放狀況,劃分不同車輛環保標志等級,禁止無有效環保標志車輛上路行駛。同時增加高排放車尾氣檢測頻次,延緩報廢車每年檢測4次。根據空氣質量狀況和天氣情況,按環保標志等級,采取限行或禁行措施。加強對外埠進京車輛的管理,繼續實行過境車輛限制在五環路外行駛的措施,尾氣排放超過標準的車輛不準進入本市。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預計到2010年,在新車繼續增長的情況下,與機動車相關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將有所減少。(三)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2008年前完成加油站、油庫、油罐車及其它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的治理,對有關企業調整、搬遷和治理過程中有機廢氣的排放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石油、化工行業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控制力度。中心城區嚴格控制噴漆、噴繪等加工作業,現有加工作業點要逐步搬遷出城鎮建成區。鼓勵使用符合環保標準的環保涂料,產品質量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不合格產品不得在京銷售、使用。(四)塵污染控制1、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加強城市管理,按照市政府關于“門前三包”責任制和城市綠化有關管理規定,全面消除建成區和城鄉結合部裸露地面。結合開展“城中村”改造和居住區環境治理,加大城市地區裸露地面綜合整治和綠化執法檢查工作力度,對閑置和未開發土地及時進行臨時綠化;在中心區逐步增加屋頂綠化面積,力爭完成屋頂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繼續開展季節性裸露農田的治理,實施秋收作物“留茬免耕”,增加冬季生物覆蓋面積,繼續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繼續打擊違法采砂行為,并制定砂石坑綜合整治方案,開展土地整理和生態恢復。加大對露天焚燒、燒烤和油煙污染以及垃圾亂堆亂放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減少低空污染排放。采取灑水、覆蓋或噴灑覆蓋劑等措施,防止街道和庭院內煤堆、料堆、土堆二次揚塵。2、嚴格控制工地、道路揚塵通過開展“綠色工地”創建等活動,以企業自律為基礎,搞好工地揚塵管理。嚴格執行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標準規定,加強對施工工地及單位的施工資質管理。增強施工環境監理力度,保證環保資金的專款專用。對施工工地開征揚塵排污費。加強執法檢查,啟用施工工地揚塵污染監視系統,對揚塵污染嚴重的工地依法處罰或停工整頓,確保施工工地環保達標。加強道路修繕。擴大市區道路機械化清掃和灑水面積,增加道路機掃和灑水頻次,提高道路保潔度。充分利用中水沖刷路面,噴淋人行道、裸露地面,減少道路揚塵。城市主要車行道機械化清掃率力爭2008年達到98%,2010年達到100%。加強對工程渣土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的遺撒、滴漏等污染行為的檢查和處罰;沙塵天氣后及時實施道路清掃、灑水。3、加大工業粉塵、揚塵治理治理工業粉塵、揚塵,減少無組織排放,提高粉塵治理、回收效率。建材行業要推廣使用高效布袋除塵器,減少工業粉塵排放量。中心城區嚴格控制建材切割加工作業,現有加工作業點要逐步搬遷出城鎮建成區。(五)重點工業大氣污染源治理首鋼到2007年底完成壓縮400萬噸鋼鐵生產能力;2008年奧運會期間暫停燒結、焦爐生產;2010年冶煉、熱軋能力全部停產。完成東南郊焦化廠、化二、有機等重點企業的搬遷調整。加快其它技術落后、污染嚴重企業或工藝的搬遷調整和治理改造,實施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石膏板生產線一線搬遷和二線改造。(六)大氣環境管理1、修訂大氣污染防治等地方法規。制訂、修訂并實施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機動車污染防治等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制訂、修訂燃料燃燒排放、生產工藝排放、工地揚塵等有關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嚴排放限值。建立健全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管理指標體系。2、制定并完善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利用多種經濟手段,促進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老舊機動車提前報廢更新、重型柴油車尾氣治理、交通方式調控、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推廣使用等。3、完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2008年前,增建監測子站和區縣專項污染物監測子站,開展對細粒子(PM2. 5)和與光化學污染形成相關的污染物的監測分析;建成機動車排放實驗室。2010年前,增建交通環境監測子站,加強交通大氣環境污染監測與數據處理能力,構建由交通污染監測子站、車載動態路面交通污染連續監測裝置、交通流量監視裝置以及交通污染分析模型――數據處理平臺組成的交通污染監測評估網絡。4、加快建立主要污染物區域總量和區域傳輸監測支持系統,正確評估本地污染排放和區域污染傳輸對空氣質量達標率的影響;制定實施重污染日的應急控制預案;完善數據處理中心和空氣質量即時預測預報系統;健全鍋爐煙氣在線監測、機動車尾氣檢測自動監控和工地揚塵視頻監控系統。5、“十一五”時期,在大氣污染控制方面重點開展光化學污染與城市大氣化學組份分析研究,重污染事件與突發污染的應急監控、預警體系研究與建立,細粒子產生與人體健康關系研究,酸雨形成機理、成分和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機動車監控體系與標準化程序研究,區域污染與聯合防治研究等。
北京市和周邊5省區市主要在揚塵、機動車、工業和燃煤污染方面采取治理和控制措施。奧運期間,北京采取部分機動車限行、停止在施工地污染工序、重點企業限排等措施,天津和河北部分地區也相應采取部分臨時減排措施。通過6省區市的聯動,實施各項污染控制措施,確保了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良好。一是六省區市火電機組脫硫項目按計劃進行。、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并投入運行脫硫裝機容量占總任務的75%。二是產業結構調整進展順利。北京、天津、河北提前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重污染、工藝落后的水泥、土焦、小鋼鐵企業,完成率在70%以上。三是機動車污染控制取得新進展。北京、天津兩市淘汰老舊公交、出租車1.5萬輛;中石化、中石油兩大石化企業從2008年1月1日起,向北京地區全面供應國IV汽柴油;經國務院批準,北京從2008年3月1日起,分兩個階段執行國家機動車第四階段排放標準。四是工業治理項目全面推進。北京燃煤電廠燃氣脫銷治理工程進展順利,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污染治理等項目提前完成,河北工業重點治理項目已完成50%。五是加油站等儲運油設施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取得進展。北京、天津、河北重點地區完成治理任務的25%。六是協調力度進一步加大,協調機制和調度機制已基本建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