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人口統計公報? 2017年廣西氣候公報?
一、2017中國人口統計公報?
2017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0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37萬人;2016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數量為138271萬人,增速為0.59%。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
從性別結構看,2017年中國男性人口數量為71137萬人,女性人口數量為67871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81(以女性為100)
從年齡構成看,2017年中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9019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9%;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2016年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15003萬人。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813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7661萬人,減少131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
二、2017年廣西氣候公報?
一、基本氣候概況
1、氣溫
2、降水
3、日照時數
二、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影響
1、低溫寒害
2、暴雨洪澇
3、臺風
4、高溫
5、干旱
6、強對流天氣
7、霧、霾天氣
三、2019年陜西省環境狀況公報?
2019年,全省環境狀況總體良好。全省河流水質同比有所好轉,50個國考斷面Ⅰ~Ⅲ類比例優于國考指標7.6個百分點,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83條河流180個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比例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下降2.2個百分點。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100%。
四、什么是評價城市生態環境狀況?
生態環境現狀評價是將生態分析得到的重要信息進行量化,定量描述生態環境的質量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現狀評價結論要明確回答區域環境的生態完整性、人與自然的共生性、土地和植被的生產能力是否受到破壞等重大環境問題,要回答自然資源的特征及其對干擾的承受能力,并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判定。
五、海南生態環境狀況要怎么寫?
海南生態環境整體狀況良好。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大力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海南省完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綜合目標評估考核,綜合得分90.4分,位列全國第7位,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六、2019各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排名?
根據簡況,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20個城市(從第168名到第149名)依次是:安陽、邢臺、石家莊、邯鄲、臨汾、唐山、太原、淄博、焦作、晉城、保定、濟南、聊城、新鄉、鶴壁、臨沂、洛陽、棗莊、咸陽和鄭州。其中,河南省有6個城市,河北省、山東省各有5個城市,山西省有3個城市,陜西省有1個城市。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0%;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占全部城市數的46.6%。
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2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20名)依次是拉薩、海口、舟山、廈門、黃山、福州、麗水、貴陽、深圳、臺州、雅安、惠州、遂寧、珠海、昆明、張家口、南寧、溫州、內江和廣安。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西南等地。
七、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什么排放比2019年下降約1百分之1?
《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約1.0%,比2015年下降18.8%,超額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標。
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穩中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八、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什么?
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重,生態環境總體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早期生態問題有所好轉,新的生態問題在急劇發展;人工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原生生態環境在加速衰退;單一性生態問題有所控制,系統性生態問題更加嚴重;淺層次的生態問題有所解決,深層次的生態問題更加突出。從總體上看,生態退化的現象有所緩和,生態退化的實質沒有改變,生態退化的趨勢在加劇,生態災害在加重,生態問題更加復雜化,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九、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什么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和生態安全屏障?
全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41.7%,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和生態安全屏障。
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公頃,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中國地形豐富,農業用地類型多樣,而草原主要分布于完達山到青藏高原東麓的西北地區。
我國最著名的四大草原分別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
四大草原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畜牧業發達。這里的乳畜產品物美價廉,質地優良,大量出口海外。如今,這里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十、2017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建立聯合執法機制 共同做好秦嶺保護工作
條例規定,秦嶺范圍內設區的市、縣政府在省秦嶺生態環保委員會的協調和指導下,應建立區域協作、信息共享、預警應急、聯合執法、交叉執法等機制,共同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縣(市、區)政府可建立綜合執法機構,或依法委托有關保護管理機構進行執法。
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方面,條例規定,省秦嶺生態環保委員會應依法編制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報省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總體規劃應包括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保護的重點區域、主要任務、治理措施等內容,繪制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分區規劃圖,并向社會公布。總體規劃可根據保護需要,按照規定程序予以修訂或對分區規劃范圍作出調整。
秦嶺范圍內,設區的市根據本行政區域的秦嶺生態環保需要,可嚴于本條例有關區域劃分標準具體劃定保護范圍,報省秦嶺生態環保委員會審查。設區的市、縣(市、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方案,應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審查。編制、修訂或調整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方案,應組織專家論證,并征求社會公眾意見。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責按照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確定的分區規劃,設置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適度開發區的保護標志、標牌、界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