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人?還是人決定環境?
有的環境能影響,有的環境不能影響。有的人受環境影響大,有的人受環境影響小。具體說來如下:
1、主動改變環境,不讓去適應環境。一個人,如果自己不想進取,那么受到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懶惰環境的影響是最容易的。這時候的不想主動地改變他自己的什么,只會隨波逐流。或許即使在一個勤奮的群體里也跟得上,但這樣的鴨子不會生出最好的蛋來,或者生出更多的蛋來。水平僅僅是在平均線以下,是屬于隨時可被淘汰的那一等人。
2、肯用心做事的人都會積極地利用周圍的有利環境對他的影響而實現他的目標,在完成工作之內,不斷地挖掘自己的潛能,理論上來說,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在合適的機會之下一定可以轉變為真正的工作力。若某個人在某項工作當中表現平平,并不是他最好的狀態;但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從事另一項工作,或許緣于平時的積累,或者在這方面找到了工作的潛力,因此便能比以前做得更好,做得更大,做得更強。一個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無非就是在無形當中把人給感化,除非那人不是一般的人。成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環境,父母可以為孩子選擇大的生長環境。但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一種不可選擇的無奈中,孩童成長著,性格任由別人雕刻。相對于正常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變得多疑敏感、苛刻孤僻而且冷漠。人是同樣的人,但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結果。如果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群體里,受到周圍的人感染,也會努力勤奮起來,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許成了這個群體的領導者,或者開創了自己的新事業,或者在某一方面他是專家,是權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3、但如果呆在一個散漫懶惰的環境里,同樣也會讓一個優秀的人變成懶漢。如果不能改變這個群體,那么就要被這個群體給同化。人總是有惰性的,當周圍的人都不思進取沉迷于安樂,對工作得過且過,沒有計劃性,沒有長遠性,沒有良好的執行力,組織框架松散無序,在這種環境感染下,再勤快的人也會變成一個庸碌無為的人。人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工作的,環境是客觀存在的,是多層次的、多方面的、多種因素的總和,所以環境對人有直接影響。其行為除了受自身內部生理、心理、思想因素外,還要受到一定的社會環境的制約。反之,人可以遵循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當地的發展規劃,個人的奮斗目標來能動的改造環境,利用環境,克服和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使環境影響于人,服務于人。
4、錯綜復雜的社會,可以鍛造一個君子,也可以成就一個小人,而這善與惡的標準取決于我們自身的價值取向,而這種價值取向的形成又取決于身處的環境和接觸的人和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5、環境對人的影響的確很大,在環境面前,人的力量非常渺小。隨時會被具體的環境所改變,所以要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標來選擇和適應環境,并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始終保持自己的清醒。其實,環境可以改變人,也可以塑造一個人,關鍵是看自己如何判斷。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