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互換例題?
????某化工廠在1987年底籌措了250億日元的項目資金,期限十年,固定利率5%。
計劃1992年項目投產后以創匯的美元來歸還日元貸款。這樣企業到償還貸款時,將承受一個較大的匯率風險。
如果匯率朝著不利于企業的方向波動,那么即使1美元損失10日元,企業亦將多支付16.56億日元。而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幾年里波動三四十日元是極平常的事情。
所以,未雨綢繆,做好保值工作對于企業十分重要。以下是該企業通過貨幣互換對債務進行保值的具體做法。
(一)交易的目的及市場行情分析
????1990年上半年,某化工廠在金融機構專家的指導下,通過對美、日兩國基本經濟因素的分析和比較,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日元升值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預期日元經過三次大的升值和回跌循環期(第一次循環期:1971年——1975年;第二次循環期,1975年——1985年;第三次循環期;1985年至目前),從1992年可能進入一個新的日元升值周期。這樣企業從1992年還款起,將會有很大的匯率風險。
在1988年日元曾兩度升值,其匯率為120日元,到1990年初已貶值到145日元。從技術圖上分析日元還將從145日元兌1美元向下貶值至155日元水平。另外,有信息表明日本資金正大量外流,這對日元匯價造成很大的壓力。
因此,該企業預計1990年可能出現美元兌日元的相對高值時機,到時可以通過貨幣互換這一有效的保值工具,把250億日元債務互換為美元債務,以避免長期匯率波動的風險。
????在籌資時,該企業請有關金融專家為項目制定過一個籌資方案,如果借日元,項目設計的匯率水平應該是1美元兌148日元,如果是借美元,浮動利率是6個月,或者是固定利率8.7%。
由于1987年底,日元貨款利率明顯比美元利率低3.7個百分點,如果還款時日元平均升值達1美元兌121.50日元,那么借日元所得到的利差正好抵銷對美元的匯率損失。如果企業能在行情有利的情況下,不失時機地運用貨幣互換,把匯率固定在一個比較理想的水平,這樣不但能避免以后日元升值帶來的匯率風險,另一方面企業已經得到前三年借日元的利差好處。如果匯率能固定在設計的匯率水平以上,這樣又可以大大降低項目的預算成本。
(二)實際交易
????1990年2月下旬,日本股票連連暴跌,日經平均指數跌幅達30%,由此引起日元匯價大跌。
美元兌日元匯價從145日元經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沖破了150日元臺階,3月下旬已達154日元,以后又升至160日元。當時有的國外金融專家分析美元兌日元匯價會抵170日元,甚至有的預測可能會到180日元。
但是該企業比較客觀實際,認為外匯趨勢是很觀預測的,把握當前才是十分重要。1美元兌160日元已比該企業預期和希望的匯價要好,比項目籌資方案中設計的匯價高出12日元(設計匯價是1美元兌148日元)。
利率方面,由于1990年初市場日元利率已是高水平,比原債務5%固定利率約上升了3個百分點。
所以,按當時的互換市場已能對日元債務進行保值,并且從匯率和利率得益中可以大大降低項目預算成本。
故該企業毅然決定于1990年4月份委托一家金融機構及時成交了該筆日元對美元的債務互換。
最終把250億日元債務以160日元兌1美元的匯率互換成1.5625億美元債務,并且支付美元浮動利率6個月。
????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