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唱 問題,拜托
以下是針對cool edit2.1的后期效果制作步驟 在做效果之前,請安裝插件:Ultrafunkfx 3.0漢化版(這個是處理人聲最合適的插件之一)和 BBE2.0。
第一步:降噪降噪很簡單,但降噪的采樣一定要采好。普通話筒降噪60%會比較適合,過多的話會使聲音失真。而一般人只降一次噪,在這里我建議,不要一次性降60%,你可以第一次降30%,第二次降20%,第三次降10%,這樣降噪的效果的失真情況會明顯降低。當然,降噪的百分率,還是要根據個人的麥克風效果來定了。
最佳標準:噪音盡量小,失真盡量少。第二步:BBE激勵器BBE是用來補嘗人音音質不足的一個很重要的插件,但是我是建議少調(有些人的觀點覺得BBE并不好),調多了對人聲改變很大,聽起來不自然。我的建議是高音和低音的調整量都為2DB--4DB。女生普遍聲音比較細比較亮,所以低音調節應該多于高音,男生則相反,但根據每個人的音質不同和歌曲的要求不同,這就要求自己一邊預覽著聽再一邊調。
最佳標準:低音飽滿但不渾濁,高音明亮但不尖銳。第三步:壓限(推薦Ultrafunkfx CompressorR3)這一步一定要做,壓限能讓人聲不會時大時小。這里主要說一下比較好的參數(您可以保存成預設):作用闕值:-12.0 比率:6.0 強度:12 起始緩...以下是針對cool edit2.1的后期效果制作步驟 在做效果之前,請安裝插件:Ultrafunkfx 3.0漢化版(這個是處理人聲最合適的插件之一)和 BBE2.0。
第一步:降噪降噪很簡單,但降噪的采樣一定要采好。普通話筒降噪60%會比較適合,過多的話會使聲音失真。而一般人只降一次噪,在這里我建議,不要一次性降60%,你可以第一次降30%,第二次降20%,第三次降10%,這樣降噪的效果的失真情況會明顯降低。當然,降噪的百分率,還是要根據個人的麥克風效果來定了。
最佳標準:噪音盡量小,失真盡量少。第二步:BBE激勵器BBE是用來補嘗人音音質不足的一個很重要的插件,但是我是建議少調(有些人的觀點覺得BBE并不好),調多了對人聲改變很大,聽起來不自然。我的建議是高音和低音的調整量都為2DB--4DB。女生普遍聲音比較細比較亮,所以低音調節應該多于高音,男生則相反,但根據每個人的音質不同和歌曲的要求不同,這就要求自己一邊預覽著聽再一邊調。
最佳標準:低音飽滿但不渾濁,高音明亮但不尖銳。第三步:壓限(推薦Ultrafunkfx CompressorR3)這一步一定要做,壓限能讓人聲不會時大時小。這里主要說一下比較好的參數(您可以保存成預設):作用闕值:-12.0 比率:6.0 強度:12 起始緩沖:2.5ms 結束緩沖:500ms 限制器:開 自緩沖:開 (其他的不變)
人聲一般只需要壓限一次。如果你錄的時候聲音大小氣息強弱方面控制得太差,請壓限兩次。
最佳標準:聲音大小均勻。第四步:EQ圖形均衡器(推薦Ultrafunkfx EqualizerR3)在實際運用中,EQ確實是一個很復雜的插件,為什么那么多人放棄了做EQ,因為EQ是一個讓菜鳥很頭疼的插件,完全不懂得怎么運用,但我覺得EQ的作用是后期制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可很多人在做后期效果的時候,只是降噪,混響就OK了,這樣的效果很大眾話,并且也沒想像中那么好。所以,要想效果出類撥粹,就得用好EQ參數。
因為這一步的理論性太強,所以我就簡化的講下重點:
在Ultrafunkfx EqualizerR3插件的窗口中,有六個頻點,大家把我例出的這六個重要的頻點從上到下依次填進去:30hz 250hz 600hz 4000hz 8000z 15800hz,Q值:均為 0.5。然后根據下面所講的理論,來進行調整:
30HZ 隆隆聲,悶雷在遠處隆隆作響。提升后會感覺胸口發悶。
250HZ 聲音飽滿或渾濁,氣聲,鼻音。提升后會很渾濁。衰減3dB可以增加清晰度。
600HZ 聲音硬度,厚度。提升后人聲會很生硬,衰減后人聲會蒼白無力。適當衰減會使聲音更溫暖。
4000HZ 金屬感,鑲邊,鋒銳感。使聲音聽起來很像鋼管里發出來的聲音。比較適合做一些特別的聲音出來。
8000HZ 高頻哨聲或齒音,輪廓清晰,聲音的清淅度。提升后會很刺耳很尖銳。女聲在高頻部分容易產生S音(嘶聲)衰減3dB可以消除S音。
15800HZ 空氣感。高音的明亮度。如果齒音過重,在8000HZ那里衰減消除S音后,又想增加高音的明亮度,可以試圖提升這一項來達到目的。
所以,EQ是根據每個人的音質和歌的需要來調整的,不會有一個固定的參數,只要記住這些頻點的用法,按步就班,相信很快你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EQ參數了。
最佳標準:讓聲音最自然,飽滿而柔和。第五步:混響(推薦:Ultrafunkfx ReverbR3)
混響是最后一步了,它遠沒有EQ難運用,不過,要做好一首歌的效果,不能濫用混響,合理的參數是一首歌后期制作成功的關鍵。
關于混響的技術帖,我看了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很抽象的來講解,初學者不易懂,所以,我僅以本人的對混響的認知和理解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低頻切點:參數值越小,聲音越低沉越深沉,所謂潛得很深,潛到心底。理想值:250HZ-500HZ。
高頻切點:參數值越大,聲音越有穿透力,給人以空曠感,像是在山間歌唱。理想值:2.5KHZ-5KHZ。
早期反射:對聲音的延遲殘聲(可能不好理解,那么,你看見過電視里武打片里決斗時候人的殘影嗎,這是同樣的道理),參數單位是MS,如果你設置100MS,那么在聲音發出100MS后,會出現延遲的殘聲。理想值:-INF(也就是關閉這個效果),如果確實需要,請控制在50MS以內。
空間廣度:模擬聲音所處的環境,聲音的位置感。參數值越小,越像在房間里唱歌,參數值越大,越像在空曠地帶唱歌。理想值:我個人喜歡空曠地帶的感覺,所以這個值推薦80-100。
擴散程度:作用于空間廣度的參數。作用是加強或減弱空間廣度的效果強度。理想值:50%-65%。
低混比率:控制“分頻點”“殘響時間”“高頻衰點”三者的混響強度。理想值:0.3X-0.6X。
分頻點:作用于殘響的聲音,參數值越小,殘響的聲音越清亮,參數值越大,殘響的聲音越高亮。理想值:不要低于100KHZ。
殘響時間:所有混響音量的延遲殘聲時間長度,類似于“早期反射”,只是“早期反射”控制的是干聲,而“殘響時間”控制的是所有混響音量。理想值:慢歌1.0S-1.4S 快歌0.7S-1.2S。
高頻衰點:這一項很意思,也很有用。給我的感覺,參數值越大,聲音越磁性,濕潤,具有穿透力。適當的調節,效果會很明顯。理想值:如果你的嗓音條件不錯,適用5KHZ-10KHZ,嗓音比較干的,適用8KHZ-13KHZ。快歌效果應該在這個基礎上衰減2KHZ-4KHZ。
原始干聲:干聲的音量大小控制。調節這個參數,只影響原始干聲的音量,并不作用于除“原始干聲”外的所有的混響參數音量。參數值越小,人聲離麥克風越遠。理想值:-2DB --- 1DB。
早反射聲:“早期反射”的音量大小控制。理想值:-INF. 如果打開了“早期反射”,這個參數請控制在-30DB以內。
混響音量:除“原始干聲”外的所有的參數調節的音量輸出總和。慢歌,-10.5DB --- -8.5DB,快歌,-11.DB --- -9DB。
其他值均不變。
最佳標準:模仿和參照原版的效果做,力爭接近原版。 我四年前也玩過翻唱。。這是總結的后期效果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