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取樣法是用依什么的?
一、五點取樣法是用依什么的?
五點取樣法是按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稻田產(chǎn)量等。
二、在有花卉、農(nóng)林作物生長的土壤中選取土壤樣本的說法錯誤的是
選取土壤樣本的時候,是不能選取動物的,否則選取的土壤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含有動物的樣本,有機質含量高。
A.種植植物的土壤里土壤生物較多,這是基本常識。
B.這是肯定的,必須方便找到樣本。
C.選取土壤樣本與蚯蚓無關。
D.種植了植物的土壤肯定是比較疏松的,腐殖質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就增加,土壤就會疏松。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1.布點:按照土壤類型和作物種植品種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別采樣。一般150-300畝(不同地區(qū)可根據(jù)情況確定)采取一個耕層混合樣,每個示范村的主要農(nóng)作土種至少采集3-4個混合農(nóng)化土樣。采樣點以鋸齒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盡量均勻和隨機。應用土壤底圖確定采樣地塊和采樣點,并在圖上標出,確定調查采樣路線和方案。
2.采樣部位和深度:根據(jù)耕層厚度,確定采樣深度,一般取樣深度0-20厘米。
3.采樣季節(jié)和時間: 骨干農(nóng)化土樣采集地點及時間,盡量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干農(nóng)化樣所代表的土壤區(qū)域一致,以便比較土壤養(yǎng)分前后的變化。土樣采集時間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干農(nóng)化樣采集時間一致。如無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采集時間的,則統(tǒng)一在秋收后冬播施肥前采集。
4.采樣方法、數(shù)量:農(nóng)化土樣采用多點混合土樣采集方法,每個混合農(nóng)化土樣由20個樣點組成。樣點分布范圍不少于3畝(各地可根據(jù)情況確定)。每個點的取土深度及重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和下層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樣器應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規(guī)定的深度。采樣使用不銹鋼、木、竹或塑料器具。樣品處理、儲存等過程不要接觸金屬器具和橡膠制品,以防污染。
每個混合樣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采集樣品太多,可用“四分法”棄去多余土壤。
5.樣品編號和檔案紀錄:做好采樣記錄:土樣編號、采樣地點及經(jīng)緯度、土壤名稱、采樣深度、前茬作物及產(chǎn)量、采樣日期、采樣人等。
三、cooledit錄制不了歌是怎么回事?急急急?。。?/h2>
這是你的伴奏采樣率的問題!?。。?/p>
你看看,用cooledit單軌狀態(tài)打開你的伴奏,在軟件的狀態(tài)欄上,也就是軟件最下方會看到采樣率和比特率。
因為你錄音,一般cooledit默認的是44100的采樣率,一旦你載入的不是44100,(比如48000,32000等等的)那就出現(xiàn)了上述問題,
建議使用采樣率為44100的伴奏。
當然,你非得要用這個采樣率不匹配的伴奏的話,也可以?。。。?!
那就得做下面的工作:
首先確定你錄音的采樣率是多少?然后在單軌狀態(tài)下,把伴奏載入,準備改采樣?。?!
載入伴奏后,選擇菜單欄的“編輯”-->“調整采樣率”,彈出一個窗口,這里很關鍵?。?!在你選采樣率之前,是之前,要看你的準備改的這個音頻的時間是多長(單軌狀態(tài)下,軟件右下角有顯示),然后把分鐘在腦海中,換算成秒。(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做。),然后就可以選定采樣率了,如果錄音采樣率是44100,你就選44100,但是,你要調整采樣率的這個伴奏文件,在你選擇菜單欄的“編輯”-->“調整采樣率”,彈出的那個窗口里,它會默認選上一個采樣率,這個采樣率就是伴奏文件本事的采樣率,如果你要調整為44100,而它已經(jīng)默認選擇了44100,說明這個文件本身采樣率就是沒問題的,(那你的問題就要找其他原因了)。
我們繼續(xù)言歸正傳,如果默認選擇的不是要調整的采樣率數(shù)值,你就選一個你錄音的采樣率(必須得統(tǒng)一),還是要記得選擇之前,記住時間,在腦海里換算成秒。
好的,在選了采樣率以后,你播放聽聽,出問題了!音調有問題了??!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做一個工作,用菜單欄的“效果”-->“變速變調”,彈出一個窗口,先把它平直化,然后圖形框里的線,向上提是升調,向下拉是降調,但一定要使得左右兩邊的點在同一位置,也就是要讓兩邊有點的中間這條線筆直。然后注意看,在這個彈出的窗口下方,有一個“波形長度由XX秒改變?yōu)閄X秒”,啊哈,這個時候你終于明白為什么要你記住時間長度了吧?這個時間長度“改變?yōu)閄X秒”的數(shù)值一定要和你腦海中換算出的秒數(shù)一致(如果沒法一致,也要使他盡量接近)這樣就沒問題了,你如果記不住時間長度,就用筆記下來。
好了,到了這里,你再播放聽聽!?。≌A耍?!采樣率也統(tǒng)一了?。?!
可以錄音了!?。。?!
??轉換采樣類型,不支持指定的格式或無法解釋指定的格式,請使用“能力”功能來確定所支持的格式??
這些問題迎刃而解?。。。。。?/p>
四、根據(jù)地形怎么判斷三角網(wǎng)生成是否正確
等高線是表示地形最常見的形式。其它的地形特征線也是表達地面高程的重要信息源,如山脊線、谷底線、海岸線及坡度變換線等。用離散采樣數(shù)據(jù)點建立DEM是DEM建立常用的方法之一。數(shù)據(jù)采樣可以按規(guī)則格網(wǎng)采樣,可以是密度一致的或不一致的;可以是不規(guī)則采樣,如不規(guī)則三角網(wǎng)、鄰近網(wǎng)模型等;也可以有選擇性地采樣,采集山峰、洼坑、隘口、邊界等重要特征點。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