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是由什么定期公布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是由什么定期公布的?
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并逐步開展大氣環境質量預報工作。
二、如何保持大氣的環境質量?
1、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跨區送電項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廣使用潔凈煤。促進車用成品油質量升級,2014年年底前全面供應國四車用柴油。推行供熱計量改革,開展建筑節能,促進城鎮污染減排。加快淘汰老舊低效鍋爐,提升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水平。
2、發揮價格、稅收、補貼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對煤層氣
發電等給予稅收政策支持。完善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加大力度淘汰黃標車
和老舊汽車。大力支持節能環保核心技術攻關和相關產業發展。
三、2019年陜西省環境狀況公報?
2019年,全省環境狀況總體良好。全省河流水質同比有所好轉,50個國考斷面Ⅰ~Ⅲ類比例優于國考指標7.6個百分點,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83條河流180個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比例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下降2.2個百分點。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100%。
四、大氣狀況指的是什么?
氣溫、氣壓、濕度、風向、風速、降水量,能見度。
大氣環境是指生物賴以生存的空氣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物理特性主要包括空氣的溫度、濕度、風速、氣壓和降水,這一切均由太陽輻射這一原動力引起。化學特性則主要為空氣的化學組成:大氣對流層中氮、氧、氫3種氣體占99.96%,二氧化碳約占0.03%,還有一些微量雜質及含量變化較大的水汽。人類生活或工農業生產排出的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化物與氟化物等有害氣體可改變原有空氣的組成,并引起污染,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破壞生態平衡。大氣環境和人類生存密切相關,大氣環境的每一個因素幾乎都可影響到人類,所以我們要愛護自然,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優美的環境。
五、大氣環境質量主要監測哪些指標?
數據來源:每個地級市環境保護局的環境監測站都有一個或者多個監測點(點位處設置有PM2.5采樣器),一般設置在環保局樓頂,其他點位設置具體位置依情況而定的,數據就是來自這里。
這數據通常是指的PM2.5的日平均值,就是采樣時間一般大于20個小時每天。標準:目前只要發布PM2.5數據的城市使用的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這個標準規定的是2016年才實施,但是文明城市和其他國家試點城市已開始使用此標準。措施:PM2.5超標國家近段時間以來采取的措施很多,例如關停環保不達標企業(主要是燃煤消耗量大、環保措施不齊全的),機動車道路灑水抑塵等。中國的環保形勢嚴峻,環保部門相對其他政府部門也是個弱勢部門,一個污染型項目領導說了必須上馬,環保部門也沒得辦法~不說 了,說多了就得被查水表。。。六、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宗旨?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應當以公眾健康為宗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做到科學合理。
為保護人群健康和生存環境、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所制定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最高允許含量的標準。是大氣環境質量管理的目標值,也是制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的基本依據。各國有不同的一。標準。中國于1979年正式頒布《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對居住區大氣中34種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作出了規定。1982年又正式頒布了《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根據中國以煤煙型污染為主的特點,規定以總懸浮微粒、飄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光化學氧化劑為主要大氣污染物。考慮到各地區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及環境功能各不相同,對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及療養地執行一級標準,對居民、商業、文化區及廣大農村執行二級標準、對當前污染較重的廠礦主業區及交通樞紐加執行三級標準。
七、大氣狀況是什么意思?
包圍地球的空氣稱為大氣。像魚類生活在水中一樣,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大氣的底部,并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圈層的一門科學。它研究大氣的具體情況,包括組成大氣的成分、這些成分的分布和變化、大氣的結構、大氣的基本性質和主導狀態的運動規律。
大氣的運動變化是由大氣中熱能的交換所引起的,熱能主要來源于太陽,熱能交換使得大氣的溫度有升有降。空氣的運動和氣壓系統的變化活動,使地球上海陸之間、南北之間、地面和高空之間的能量和物質不斷交換,生成復雜的氣象變化和氣候變化。大氣科學將從氣壓的變化、氣壓分布不均形成的氣壓場和氣壓系統、各層大氣中空氣運動的各種情況、風的現象和性質等方面,深入研究大氣中各種環流系統、天氣系統,以及基于流體力學、熱力學研究大氣運動的本質和現象。天氣,從現象上來講,絕大部分是大氣中水分變化的結果。在太陽輻射、下墊面強迫作用和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氣的長期綜合情況稱為氣候。大氣科學將研究氣候的成因,不同區域的氣候狀況,氣候變遷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等問題。
八、環境質量報告書中環境質量狀況編寫要素主要有哪些內容?
主要有:
1、結構要素(封面、內封、前言、目錄);
2、概況(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保護工作)
3、污染排放(環境空氣污染排放、水污染排放、固體廢物污染排放)
4、環境質量狀況(空氣環境、酸沉降、沙塵暴、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生態環境、農村環境、土壤環境、輻射環境等)
5、總結(環境質量結論、主要環境問題、對策及建議)
6、專題(特色工作或新領域)
九、誰應當對本地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
地方政府應該對本地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而代表地方政府行使大氣環境質量保護的部門是當地的環境保護執法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實行的是統一監督管理和分部門監督管理相結合的體制。主要內容是: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主要權責包括:制定國家和地方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審查批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收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單位的排污費、劃定酸雨控制區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建立大氣污染監測制度并組織監測網絡、定期發布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等。
十、1982年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1982年,我囯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項目有6項,總懸浮微粒、飄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計)、一氧化碳和光化學氧化劑(臭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