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一般怎么處理較為合適?
農村地區地形復雜、居民居住密度低,大規模管網建設有限,各地區的農村建設條件各不相同,就農村生活污水而言,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可分為三類:
(1)分戶污水處理。
一戶或附近幾戶的農村生活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或化糞池進行就地處理,適用于村莊內住戶分布較散、地形復雜不宜鋪設管網的地區。
(2)村莊集中污水處理。
一個村莊或幾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通過鋪設的管網集中收集,再經過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適用于村莊內住戶分布密集、污水排放量大且遠離城鎮的地區。
(3)納入城鎮污水管網。
城鎮周邊村莊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收集直接納入城鎮污水管網中,由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適用于離城鎮污水處理廠或污水管網較近的村莊。
針對不同處理模式的選擇問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中提出:
“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城鎮近郊的農村延伸,離城鎮生活污水管網較遠、人口密集且不具備利用條件的村莊,可建設集中處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人口較少的村莊,以衛生廁所改造為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絕化糞池出水直排基礎上,就地就近實現農田利用。”
總的來說,就是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各地區不同的人口情況、經濟發展水平、地形地貌等特征,在治理污染的同時可與生態利用相結合,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1、對具備條件接入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系統的區域,優先采用接管(納管)方式,通過鋪設污水管網收集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輸送至附近的鄉鎮污水處理廠或污水處理設施統一處理。2、對不具有條件接入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系統的區域(村莊人口規模較大,集聚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通過鋪設污水管網收集農村生活污水,采用常規生物處理或生物與生態處理相結合的技術集中處理后排放。3、對不具有條件接入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系統的區域(村莊人口規模較小、居住較為分散、地形地貌復雜),通過分散收集單戶或多戶的生活污水,采用簡單的生態處理后排放。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