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為什么要測定五日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是重要的水質污染參數。它說明水中有機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其值越高,說明水中有機污染物質越多,污染也就越嚴重。
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微生物利用有機物生長繁殖時需要的氧量,是可降解(可以為微生物利用的)有機物的氧當量。污水中各種有機物得到完會氧化分解的時間,總共約需一百天,為了縮短檢測時間,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檢驗的水樣在20℃下,五天內的耗氧量為代表。
擴展資料
測量標準:我國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規定,在工廠排出口,廢水的生化需氧量二級標準的最高容許濃度為60毫克/升,地面水的生化需氧量不得超過4毫克/升。一般清凈河流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不超過2毫克/升,若高于10毫克/升,就會散發出惡臭味。
工業、農業、水產用水等要求生化需氧量應小于5毫克/升,而生活飲用水應小于1毫克/升。對于一般的生活污水有機廢水,硝化過程在5-7天以后才能顯著展開,因此不會影響有機物BOD5的測量;對于特殊的有機廢水,為了避免硝化過程耗氧所帶來的干擾,可以在樣本中添加抑制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生化需氧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