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中的膜的概念
膜的概念比較復雜,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物膜和非生物膜。不管是什么膜,概念上都是薄膜的意思,生物膜是附著在填料(介質)上的微生物薄膜,非生物膜就是物理化學薄膜。
膜有分生物膜和過濾膜的,生物膜是讓生物生長在載體上并利用生物合成代謝來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而過濾膜就是我們常說的膜處理工藝,這種膜的材質又可分為很多種,目前用得最多的PVDF材質,膜相當于物理攔截作用,像微濾,超濾,納濾。RO等等,對了還有典型的MBR工藝!
水處理膜屬于什么東西?
水處理膜是具有選擇性分離功能的材料。利用水處理膜的選擇性分離實現污水的不同組分的分離、純化、濃縮的過程稱作膜分離。它與傳統過濾的不同在于水處理膜可以在分子范圍內進行分離,并且這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不需發生相的變化和添加助劑。水處理膜的孔徑一般為微米級,依據其孔徑的不同(或稱為截留分子量),可將水處理膜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根據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無機膜和有機膜,無機膜主要還只有微濾級別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屬膜。有機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纖維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希望你滿意!
超濾膜適合用于污水三級處理么?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均勻、孔徑在0.001~0.02微米之間的微孔膜。在膜的一側施加適當的壓力,分離分子量大于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和粒徑大于10納米的顆粒,可以篩選出小于孔徑的溶質分子。超濾膜是最早發展起來的聚合物分離膜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工業化,三級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最后一級是污水的深度處理(也稱為深度處理)。經過二次處理后,廢水中仍含有磷、氮和有機物、礦物質和難以生物降解的病原體。需要進一步凈化以消除污染。廢水深度處理的另一種形式是物理化學處理(見廢水的物理化學處理)。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凝集沉淀、砂濾、硅藻土過濾、活性過濾、蒸發、冷凍、反滲透、離子交換和電滲析。根據三級處理出水的具體流向和用途,其處理工藝和組成單元有所不同。為防止受納水體富營養化,采用除磷脫氮處理單元工藝;為保護下游飲用水源或洗浴場不受污染,采用除磷、脫氮、除毒、除菌處理單元工藝。;直接用作城市飲用水以外的生活用水,如洗衣、清潔、衛生間沖洗、街道噴灑、綠地等用水時,出水水質要求接近飲用水標準,應采用較多的處理單元工藝。三級污水處理廠與相應的給配水管相結合,形成城市中水系統。超濾對磷和無機氮去除影響不大。納濾對氨氮去除的影響不超過30%,而超濾對氨氮去除幾乎沒有影響。
超濾膜可以用污水三級處理?! 〕鞘形鬯幚砣齻€級別中的最后一級,是污水高級處理(又稱深度處理)措施。污水經過二級處理后,仍含有磷、氮和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礦物質、病原體等,需要進一步凈化處理,以便消除污染?! 〕瑸V技術的應用: 早期的工業超濾應用于廢水和污水處理。三十多年來,隨著超濾技術的發展,如今超濾膜技術的應用領域已經很廣,主要包括食品工業、飲料工業、乳品工業、生物發酵、生物醫藥、醫藥化工、生物制劑、中藥制劑、臨床醫學、印染廢水、食品工業廢水處理、資源回收以及環境工程等等?! 〕瑸V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小于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于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粒徑大于10納米的顆粒。超濾膜是最早開發的高分子分離膜之一,在60年代超濾裝置就實現了工業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