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頻現“結節”,結節到底是什么?離癌癥有多遠?
這個題目出的,簡單一句話,我解釋起來恐怕要半天。“結節”就是小的軟組織團塊,大的我們叫做“腫塊”。至于到底是什么,跟部位,大小,形態等關系密切,我這里舉三個最常見部位的結節為例,說明一下吧。
一、乳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女性開始關注健康體檢,也會每年會安排定期的女性乳腺檢查,當體檢結束時,體檢報告單上赫然出現的“結節”“囊腫”“增生”字眼,無疑是很多女性心中的疑團,心想,這到底嚴不嚴重,這種情況會導致乳腺癌嗎?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它呢?這可能就關系到乳腺結節良惡性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乳腺結節良惡性應該如何區分,乳腺結節會導致乳腺癌嗎?
乳腺結節其實是乳腺影像儀器上的一種形態學改變,只是一種現實,而并不是疾病本身,其實多種情況下都可以稱為乳腺結節,比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漿細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為什么會有乳腺結節呢?
其實引發乳腺結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內分泌因素,卵巢、甲狀腺、下丘腦等,它們主要是維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和發育功能,則會導致激素分泌紊;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壓力越來越大,晚孕晚育,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等等,都會影響內分泌的,如果內分泌紊亂就會引發乳腺結節。
那么,乳腺結節的良惡性如何鑒別呢?
一般情況下,乳腺結節大約有80%的幾率為良性結節,但是需要注意,如果超聲顯示腫塊回聲不均勻,邊界不清,有明顯血流信號,邊緣不規則,呈現毛刺樣或者蟹足樣改變,簇狀細小鈣化,這些都是乳腺癌的典型特殊;生活中還應該做好自檢,比如摸起來腫塊較硬,沒有任何疼痛的感覺,活動度差,單發腫塊,并且存在乳腺癌家族史,生長速度較快的腫塊,就應該引起警惕,是惡性乳腺結節的情況了。
應該怎么進行乳腺結節的檢查呢,發現乳腺結節又該怎么辦呢?
B超是常用的一種篩查方式,臨床應用比較多,它可以發現很小的腫塊,還能清晰的辨別腫塊的大小、形態、囊實性、邊界是否清晰,并且可以大致判斷腫塊的良惡性;鉬靶主要是對是否出現鈣化更為敏感,也是篩查乳腺結節的重要手段;乳腺核磁共振可以更加客觀清晰的分析腫瘤的良惡性。當影像學檢查篩查出乳腺結節后,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家族史和臨床癥狀分析,如果有必要還需要進行乳腺結節活檢穿刺,進一步明確性質,對癥治療。
二、甲狀腺在我國,甲狀腺結節已成為體檢報告中的“高頻詞”。2010年《中國首次十城市社區居民的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公布,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病率達6.5%,甲狀腺結節患病率高達18.6%。
查出甲狀腺結節,第一感覺肯定是恐慌。畢竟長了一個不該存在的東西,誰知道和癌有沒有關系。其實,甲狀腺結節中只有7%~15%為惡性病變,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
那么,怎樣鑒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呢?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么辦呢?
超聲檢查是首選
醫學資料表明,在我國,過去通過觸診發現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僅占人口的3%-7%,而現在采用高清晰超聲檢查,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可達20%-70%。
上世紀中葉隨著超聲和彩色超聲技術的出現,使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得到革命性地改觀。尤其是近年來采用的甲狀腺高頻超聲技術,不僅能夠清晰地顯示甲狀腺解剖結構、血流動力學、微循環灌注等表現,更能夠發現2-3毫米的微小結節,同時能夠提供準確區別甲狀腺膠質潴留和實質性腫塊,以及判斷實質性腫塊是否發生壞死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
因此,甲狀腺超聲檢查是甲狀腺結節病人首選的檢查,也是必選的項目。
一般來講,惡性結節的聲像圖特征可表現為:
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的實性低回聲結節;
縱橫徑比>1;
部分結節內部可見砂粒樣微小鈣化灶或點狀鈣化灶;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示血流信號稀少或豐富。
必要時行穿刺活檢
有些經B超檢查難以確定良惡性的結節,需要進一步行穿刺活檢。
細針穿剌抽吸活檢(FNAB)檢查是目前甲狀腺結節術前定性診斷最常用的方法。
2015年美國甲狀腺協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對于甲狀腺結節穿刺制定的指南如下:
對于懷疑惡性的結節,術前行細針穿剌抽吸活檢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指導進行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不可忽視的自我癥狀
在憑借醫學手段對甲狀腺結節進行診查的同時,有些自我癥狀也要密切關注。出現以下癥狀時要提高警惕。
(1)存在多年的甲狀腺結節,在一個月內明顯增大;
(2)產生壓迫癥狀,如聲嘶或呼吸困難;
(3)甲狀腺結節活動度差,吞咽時基本不會上下移動;
(4)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甲狀腺結節未必要“挨刀”
甲狀腺結節以良性居多,且不是所有甲狀腺結節都要切除,經過醫生鑒別,需要手術的甲狀腺結節只占少數,多數良性甲狀腺結節無需特殊治療,只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定期隨訪。
當結節導致局部壓迫癥狀如壓迫到呼吸道、食道,合并甲亢,結節進行性生長、有惡變傾向,患者思想顧慮過重以致影響正常生活等情況時,才會考慮手術切除。
而且,目前醫學界認為,即便確診甲狀腺癌,也并不一定需要手術。比如說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乳頭狀甲狀腺癌,其實是一種發展很緩慢的癌癥。包括梅奧診所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在內的多家頂級醫院都認為,手術切除這類癌癥帶來的傷害可能要大于益處。他們的建議是,對于較小的低風險乳頭狀甲狀腺癌,可以采取主動監測的方式。
結合以上所述,甲狀腺結節雖常見,但惡性比例較低。甲狀腺結節的性質可以通過B超、穿刺等手段來鑒別。對多數甲狀腺良性結節,是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
三、肺肺結節是肺內一種小的、圓形或橢圓形的生長物。它的直徑小于3厘米。任何大于3cm的生長,不再稱為肺結節。這是一個肺腫塊,更有可能是癌癥。大多數肺結節是在常規影像學檢查中偶然發現的,如x光胸透或CT掃描。大多數結節是良性的(非癌性的)。然而,某些危險因素,如吸煙史、年齡和目前對癌癥的其他診斷增加了結節癌變的機會。直徑小于2厘米的肺結節約有9/10是良性的。
肺結節產生原因
肺結節分兩類:
1. 惡性腫瘤(癌)
2. 良性(非癌變)
絕大部分小于2厘米的結節都是良性的。這些結節很可能是由感染引起的。導致肺結節的肺部感染可以是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或胞內分枝桿菌是細菌感染的例子。曲霉病和組織胞漿菌病是真菌感染的例子。這些感染引起肺部刺激,可導致肉芽腫的發展。肉芽腫是由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癥而形成的一團細胞,就像疤痕組織一樣。隨著組織愈合,這些肉芽腫逐漸鈣化(鈣收集)。在影像學上,可表現為肺結節。這些可以表現為單個肺結節或多個結節。
良性肺結節還有其他非傳染性的原因。例如結節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這些疾病過程也會導致肉芽腫。其他異常的生長,稱為腫瘤,可以在肺中發展。肺良性增生的例子有:
● 纖維瘤(結締組織塊)
● 錯構瘤(正常組織異常分組)
● 母細胞瘤(未成熟細胞腫塊)
● 神經纖維瘤(神經組織塊)
所有這些要么是結塊的組織要么是在肺里發展成良性結節的細胞。
惡性結節是一種發生在肺部的癌癥。例子有:
● 肺癌
● 淋巴瘤
● 良性腫瘤惡性變
● 肉瘤
癌癥可以從體內的其他原發性癌癥擴散到肺部。例如,結腸癌或腎癌會擴散到肺部。這叫做肺轉移,表現為肺結節。
癥狀
肺結節通常沒有癥狀。這就是為什么你一直不知道,直到它在影像檢查中被發現。如果結節很大,或者是肺癌,患者可能會有新的咳嗽,咳出血液,感到疲勞或無意中體重減輕。通常,如果結節小于3cm,即使是肺癌,也沒有癥狀。
診斷
發現肺結節時,通常是通過對另一個問題需要做的影像學檢查發現的。例如,術前肺部感染癥狀或標準胸透。一旦找到,你的醫生就會去了解你的病史。這包括你是否接觸下列環境:
● 你是否吸煙
● 你得過癌癥嗎
● 曾接觸化學或環境毒素。
CT掃描更準確,用于評估結節的大小和形狀。CT掃描所見結節的大小和特征有助于判斷其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結節非常小,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后續的重復CT掃描,以監測隨時間的變化。這是因為它更可能是良性的。如此小的結節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中很難檢測到,也不足以活檢。胸部CT掃描在6-12個月時進行,18-24個月再次進行。醫生想要確保結節沒有生長并且至少在2年內保持穩定。如果結節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生長,則認為是良性的,不需要進一步隨訪。如果結節開始生長,可能需要做更多的測試。對于較大的結節,建議在3個月內進行胸部CT掃描、PET掃描或活檢密切隨訪。通常只有低危患者才會在3個月內接受胸部CT的密切隨訪。他們通常更年輕,沒有吸煙史,沒有已知的癌癥,沒有接觸毒素。如果你的病史使你成為高風險患者,建議進行PET掃描。PET掃描有助于對結節癌變的高度關注。PET掃描確定是否有密切隨訪或活檢的必要。穿刺活檢是指在CT成像的指導下,將一根細針穿過胸壁進入肺結節。從結節上取一小塊組織標本。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生長。這將有助于診斷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如果結節是良性的,則無需進一步隨訪。如果結節是癌癥,根據癌癥的類型,需要更多的治療計劃。
體檢報告中經常出現“結節”,比如說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部結節、肝臟結節等。很多人看見“結節”兩個字,非常恐慌,直接就跟癌癥聯系起來,從而給自己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很多腫瘤開始都是以“結節”的形式出現。但需要注意的是,“結節”只是一種醫學影像學的描述,不是臨床診斷,這種醫學影像學檢查的異常發現,會不會是腫瘤,會不會變成腫瘤,需要臨床醫生結合其他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作出判斷。每個器官的結節其惡性的概率都不盡相同。
整體上來講,結節大多數屬于良性的,惡性結節僅占小部分,育齡期女性最多發的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結節,僅有5%的結節是惡性,考慮癌變的機會。
我國是煙草消耗大國,除吸煙者外,我國尚有大量人群暴露于二手煙中。煙草是導致肺癌的危險因素。肺癌的篩查在我國很重要,有部分人在胸部CT篩查時,可發現肺部結節改變,肺結節有良惡性之分,70%的肺小結節為良性,原因可能為炎性病變、纖維化結節、結核球、錯構瘤等。是否為良惡性需依據結節的形態、密度和大小來分析。
總之,結節是一種影像學描述性報告,體檢發現結節后,區分其良惡性是最重要的,需要醫生根據更多的臨床資料來綜合性評估結節的良惡性傾向,而部分結節可能單純從影像學描述不能確定良惡性時,則需要進一步增強CT或者穿刺活檢。即使考慮良性結節,也需要定期隨訪,復查,警惕結節的惡性改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