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處理主要有哪幾種工藝?
城市污水處理有A-O或A-A-O工藝、SBR工藝、氧化溝工藝等類型。
1、A-O或A-A-O工藝也叫缺氧-好氧或厭氧-缺氧-好氧工藝。這一工藝的開發主要是為了滿足脫氮除磷的需要,這是一種經濟有效的生物脫氨除磷技術,我國南方不少污水廠就采用這一工藝。
2、SBR工藝也叫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藝。這一工藝構筑物主要是一個池子既作曝氣池又作二沉淀,管理簡單,特別適合中小城鎮的城市污水處理,對于較大水量的連續操作,處理一般要幾 套池子組合運行。
3、氧化溝工藝是一種延時曝氣的活性污泥法,由于負荷很低,而沖擊負荷強,出水水質好,污 泥產量少且穩定,構筑物少運行管理簡單。氧化溝可以按脫氮設計,也可以略加改造現脫氮 除磷。另外,城市污水處理還有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一些變型工藝,以及A-B工藝等一些工藝類型。
擴展資料:
城市污水處理的污泥處理:
主要包括濃縮、消化、脫水、堆肥或家用填埋。濃縮有機械濃縮 或重力濃縮,后續的消化通常是厭氧中溫消化,也就是厭氧技術。消化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燃燒或發電,或用于作化工產品等。消化產生的污泥性質穩定,具有肥效,經過脫水,減少體積成餅成形,有利運輸。
為了進一步改善污泥的衛生學質量,污泥還可以進行人工堆肥或機械堆肥。堆肥 后的污泥是一種很好的土壤改良劑。對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污泥,經脫水處理后要慎重處置,一般需要將其填埋封閉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城市污水處理
市政污水的處理工藝
1、AB法
該工藝對曝氣池按高、低負荷分為二級供氧。A級負荷高,曝氣時間短,產生污泥量大,污泥負荷2.5 kg BOD/(kg MLSS•d)以上,池容積負荷在6 kg BOD/(m3•d)以上;B級負荷低,污泥齡較長。A級和B級亦可分期建設,A級與B級間設中間沉淀池。兩級池子的F/M(污染物量與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體。AB法盡管有節能的優點,但不適合低濃度水質。
2、SBR法
此法進水、曝氣、沉淀、出水在同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3―4個池子構成一組,輪流運轉,一池一池地間歇運行,故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這種―體化工藝的特點是工藝簡單,由于只有―個反應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相關的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沉池,故節省了占地和投資,耐沖擊負荷且運行方式靈活,可以從時間上安排曝氣、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狀態,實現除磷脫氮的目的。
3、氧化溝法
目前,氧化溝在應用中發展出了多種形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①帕式,簡稱單溝式,表面曝氣采用轉刷曝氣,水深一般在2.5―3.5 m。②奧式,簡稱同心圓式,實際應用的多為橢圓形的三環道組成,3個環道采用不同的.DO,如外環為0、中環為1、內環為2,這有利于脫氮除磷。采用轉碟曝氣,水深一般在4.0-4.5 m。③卡式,簡稱循環折流式,采用倒傘形葉輪曝氣,水深一般在3.0 m左右,但污泥易于沉積。④三溝式氧化溝(T型氧化溝),該工藝由3個池組成,中間作曝氣池,左右2個池兼作沉淀池和曝氣池。其特點是采用轉刷曝氣、水淺、占地面積大、不設厭氧池,不具備除磷功能口J。
4、膜分離技術
用膜分離代替沉淀進行泥水分離,可帶來活性污泥工藝的以下變化:①不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在調控活性污泥系統時,不必再考慮污泥的沉降性能,從而使工藝控制大大簡化;②曝氣池的污泥濃度將大大提高,MLSS可以大于20 g/L,從而使系統可在超大泥齡、超低負荷狀態下運行,充分滿足去除各種污染物質的需要;③在同樣的處理要求下,可使曝氣池容積大大減小,節省了處理廠的占地面積;④污泥濃度的提高,要求較高的曝氣速率,因而純氧曝氣將隨著膜的分離而被大量采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