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樣描述包括哪些內容 什么是描述底土?
一、什么是描述底土?
底土指耕作土壤終位于心土層下面的一層質地緊密的土壤。表土層和心土層下面的第三層土壤,因所處部位較深,受耕作,施肥等措施的影響很小,土質緊密,物質的轉化緩慢而平穩,一般將其稱為生土或死土。
二、觀察土壤50字描述怎么寫?
粘土、粉砂和砂土是三種類型的土壤。大多數土壤都是三種類型的混合物。土壤的質地和外觀取決于每一種土壤的含量。砂主要為粒狀,由巖石顆粒和礦物組成。粘土具有細粒礦物和高含水量。粉土是一種從巖石中提取出來的顆粒物質。它可能發生在水中的沉積。它也被稱為石塵
三、黃土的描述?
黃土是指在地質時代中的第四紀期間,以風力搬運的黃色粉土沉積物。它是原生的、成厚層連續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嶺、山坡、丘陵,常與基巖不整合接觸,無層理,常含有古土壤層及鈣質結核層,垂直節理發育,常形成陡壁。
世界的黃土分布我國的黃土分布黃土的一般特征
黃土類型
黃土分原生黃土和次生黃土。
原生黃土是原生的、成厚層連續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嶺、山坡、丘陵,常與基巖不整合接觸,無層理,常含有古土壤層及鈣質結核層,垂直節理發育,常形成陡壁。
黃土狀土又叫次生黃土,是原生黃土地層再受風力以外的營力搬運,主要是洪積、坡積、沖積成因,堆積在洪積扇前沿,低階地與沖積平原上,有層理,很少夾古土壤,垂直節理不發育,不易形成陡壁。
世界的黃土分布
世界上的黃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緯度干旱及半干旱地帶。南半球除南美洲和新西蘭外,其它地區很少有黃土分布。
亞洲黃土分布最廣,最北界達北緯74°,最南抵北緯32°(南京附近)。歐洲黃土分布最北界為北緯62°,南界在北緯40°左右。在北美,黃土主要分布在北緯40°附近古代冰川前緣地帶。在南半球,黃土主要分布在南緯40°附近的阿根廷巴姆斯草原地區。黃土分布特點是:
(1)黃土不連續的帶狀分布,東西延伸,連綿于南北兩半球的中緯度地帶。
(2)歐洲、北美和西伯利亞的黃土都分布于第四紀大陸冰蓋的外圍。而中亞、中國和南美的黃土分布在沙漠的外圍,說明它們的形成與大陸冰蓋和沙漠上的高壓中心所產生的反氣旋風有關。
(3)黃土主要分布在中緯度氣候溫暖地帶,該區以干旱、半干旱和溫暖少雨、有強烈季節變化為特點,而高緯、低緯地區黃土少見。因為高緯度地區是黃土物質的吹揚區中緯地帶溫暖,草原發育,雨量不大,沖刷不強,便于黃土的沉積與保存低緯地區距風源已遠,黃土來源不多,加之雨量充沛,沖刷強烈,紅土化作用盛行,不利于黃土的保存。據V·臺勞估計,歐洲黃土覆蓋面積占7%,北美占5%,南美占10%,亞洲占3%,K·凱哈克估計,大陸面積9.3%為黃土覆蓋。
(1)
四、植被特征描述?
植被的特征如下:
1、因為植物不會走動,所以它們的變化與周圍的環境密切相關,生命周期也與四季同步,植物以結籽、落葉等方式來抵抗冬天或干旱的季節。它們還有許多獨特的生存本領。比如,植物具有分主組織,細胞還具有全能性,使得它們有很強的再生能力。任何一個單一的植物細胞組織會長成一個具有各種細胞類型的新的植株,這是動物所不能比的。截去一只動物的臂或腿,其慘狀可想而知,而對植物來說,只要把失去的部分再長出來就行了。
2、植被類型能直接影響土壤形成方向;同時,隨著土壤性質的變化,又能促使植被類型發生變化。例如,分布在大、小興安嶺一帶的暗棕壤,是在針葉和落葉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但是當森林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受到破壞后,土壤水分的蒸騰量大為減少,土壤由于變濕,促進了草甸植被的發展,土壤有機質來源豐富,暗棕壤逐漸演變為富含腐殖質的黑土。
五、土壤水勢和土壤含水量的關系?
土壤中的水分可以用兩種方式描述:含水量和水勢。含水量是指單位體積土壤中水分的體積或單位重量土壤中水分的重量,單位分別是cm3/cm3%,kg/kg%;土壤水勢(waterpotential)是在等溫條件下從土壤中提取單位水分所需要的能量,單位是巴(bar,1bar=100kPa)土壤水分飽和,水勢為零;含水量低于飽和狀態,水勢為負值,土壤越干旱,負值越大。一般植物的生存范圍是0到-15巴(-1500kPa)。含水量,水勢,這兩個指標分別相當于電學中的電子密度和電勢。和水勢不同,含水量不能反映土壤水分對植物得有效性。
譬如15%的含水量,在沙土中已經相當濕潤,幾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生長。如果黏土含水15%,幾乎所有植物都無法生存。
相反,如果用水勢作為測量單位,測量結果則與土壤性質無關,不管土壤性質,不管地理位置,-10巴的土壤都很干旱,-0.5巴的土壤都很濕潤。可以看出,單憑含水量,你無法判斷土壤的干旱程度。
某植物在土壤A中生長的最佳含水量為20%,換一種土壤B,情況就不見得如此。
因此,用含水量進行植物和環境的關系的研究,其結果一般無法推廣。
六、三個描述土壤化學性質的指標?
酸堿度,重金屬含量,微量元素含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