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土壤篩一套幾個 1mm土是多少目?
一、1mm土是多少目?
毫米(mm)=10-3m =1000微米(um)=14目
1毫米(mm)=1000微米(um)=16目
目是指每平方英吋篩網上的空眼數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吋上的孔眼是50x50個,500目就是500x500個,目數越高,孔眼越多。除了表示篩網的孔眼外,它同時用于表示能夠通過篩網的粒子的粒徑,目數越高,粒徑越小。
計量單位目粒度是指原料顆粒的尺寸,一般以顆粒的最大長度來表示。網目是表示標準篩的篩孔尺寸的大小。在泰勒標準篩中,所謂網目就是1英寸長度內的篩孔數目,并簡稱1為目。
二、一斤營養土能裝多少育苗盤?
能裝30個穴的育苗盤。
選擇好的土壤,加上好的壯秧劑,才能配制出好的營養土,用好的營養土,才能育出好苗。配制營養土之前都要先把備土過篩?;蛘叻鬯?!然后拌上壯秧劑,成為育苗營養土。為防曝曬、高溫及雨淋,播種完備后灌透水搭小拱棚蓋膜,四周通風,上蓋遮光率為50-60%的遮陽網。
三、土壤有機碳的測定方法有?
土壤水溶性有機碳的具體測定方法:
1.稱過2mm篩的風干土樣10g,
2.按水土比2:1添加蒸餾水,
3.在25℃下恒溫振蕩30min后,用0.45μm濾膜抽濾,
4.濾液直接在TOC-1020A有機碳分析儀測定?! 「鞣N有機質的測定方法 (1)活性有機碳(CL):高錳酸鉀氧化法。秤取過0.25mm篩的風干土樣1.59于l00ml離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錳酸鉀25ml(易氧化態碳),振蕩1小時,離心5分鐘(轉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離子水按1:250稀釋,然后將稀釋液在565nm比色。根據高錳酸鉀濃度的變化求出樣品的活性有機碳。 (2)總有機碳:重鉻酸鉀氧化法?! 。?)非活性有機碳(CNL):總有機碳與活性有機碳的差值為非活性有機碳(CNL) ?。?)碳庫活度(L):土壤碳的不穩定性,即碳庫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與CNL之比:L=樣本中的活性有機碳CL/樣本中的非活性有機碳CNL。 (5)碳庫指數(CPI)=樣品總有機碳含量(mg/g)/參考土壤總有機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數(LI):碳損失及其對穩定性的影響,LI=樣本的不穩定性(L)/對照的不穩定性(L) (7)基于以上指標可以得到碳庫管理指數(CMI):CMI=CPI*LI*100 土壤活性有機質是土壤有機質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對植物養分供應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機質。土壤活性有機質在指示土壤質量和土壤肥力的變化時比總有機質更靈敏,能夠更準確、更實際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質的變化、綜合評價各種管理措施對土壤質量的影響。土壤活性有機質還可以表征土壤物質循環特征,作為土壤潛在生產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變化而引起土壤有機質變化的早期預測指標?! √妓衔锸峭寥乐凶钪匾⒆钜捉到獾挠袡C成分之一,其對氣候變化、耕作、生物處理等外界影響的敏感程度高于有機質總量。而且作為土壤微生物細胞必需的組成物質和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與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的關系。 按Grandy 等的方法測定,操作過程為:稱取一定量的風干土(根據有機質含量而定) 加入去離子水(水土比為10:1) ,在85℃下培養24 h 后用孔徑為0.45μm的玻璃纖維濾紙過濾,將慮液按1:4的比例進行稀釋,然后吸取5 ml 稀釋液放入比色管中,再加入10 ml 蒽酮溶液,最后在625 nm 處進行比色測定,其含量用葡萄糖表示。
四、土壤中含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含量約是多少?
第五章 土壤全氮的測定(凱氏蒸餾法)
5。1 方法提要 樣品在加速劑的參與下,用濃硫酸消煮時,各種含氮有機化合物,經過復雜的高溫分解反應,轉化為銨態氮。堿化后蒸餾出來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標準溶液滴定,計算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硝態氮)。
包括硝態和亞硝態氮的全氮測定,在樣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錳酸鉀將樣品中的亞硝態氮氧化為硝態氮后,再用還原鐵粉使全部硝態氮還原,轉化成銨態氮。
5。2 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各類土壤全氮含量的測定。
5。
3 主要儀器設備
5。3。1 消化管(與消煮爐、定氮儀配套),容積250mL。
5。3。2 定氮儀。
5。3。3 可控溫鋁錠消煮爐(升溫不低于400℃)。
5。
3。4 半微量滴定管,10mL。
5。3。5 分析天平(精確到0。0001g)。
5。4 試劑
5。4。1 硫酸 [ρ(H2SO4)=1。84g?mL-1];
5。
4。2 硫酸標準溶液 [c(1/2H2SO4)=0。01mol?L-1]或鹽酸標準溶液[c(HCl)=0。01mol?L-1]:配制及標定參見附錄1。
5。4。3 氫氧化鈉溶液 [ρ(NaOH)=400g?L-1 ]:稱取400g氫氧化鈉溶于水中,稀釋至1L。
5。4。4 硼酸—指示劑混合液。
硼酸溶液 [ρ(H3BO3)=20g?L-1]:稱取硼酸20。00g溶于水中,稀釋至1L。
混合指示劑:稱取0。5g溴甲酚綠和0。1g甲基紅于專用玻璃研缽中,加入少量95%乙醇,研磨至指示劑全部溶解后,加95%乙醇至100mL。
使用前,每升硼酸溶液中加5mL混合指示劑,并用稀酸或稀堿調節至紅紫色(PH約4。5)。此液放置時間不宜過長,如在使用過程中PH有變化,需隨時用稀酸或稀堿調節。
5。4。5 加速劑:稱取100g硫酸鉀,10g硫酸銅(CuSO4?5H2O),1g硒粉于研缽中研細,必須充分混合均勻。
5。4。6 高錳酸鉀溶液[ρ(KMnO4)=50g?L-1 ]:稱取25g高錳酸鉀溶于500mL水,貯于棕色
瓶中。
5。4。7 硫酸溶液(1:1)。
5。
4。8 還原鐵粉:磨細通過0。149mm孔徑篩。
5。4。9 辛醇。
5。5 分析步驟
5。5。1 稱樣:稱取通過0。25mm(60號篩)孔徑篩的風干試樣0。3g(含氮約1mg,精確到0。
0001g)。
5。5。2 土樣消煮:①不包括硝態和亞硝態氮的消煮:將試樣送入干燥的消化管底部,加入2。0加速劑,加水約2mL濕潤試樣,再加8mL濃硫酸,搖勻。將消化管置于控溫消煮爐上,用小火加熱,約200℃,待管內反應緩和時(約10~15min),加強火力至375℃。
待消煮液和土粒全部變為灰白稍帶綠色后,再繼續消煮1h,冷卻,待蒸餾。在消煮試樣的同時,做兩份空的試驗,空白試驗除不加土壤外,其他操作和試樣一樣。
②包括硝態氮和亞硝態氮的消煮:將試樣送入干燥的消化管底部,加1mL高錳酸鉀溶液,輕輕搖動消化管,緩緩加入2mL 1:1硫酸溶液,不斷轉動消化管,放置5 min后,再加入1滴辛醇。
通過長頸漏斗0。5g (±0。01g) 還原鐵粉送入消化管底部,瓶口蓋上彎頸漏斗,轉動消化管,使鐵粉與酸接觸,待劇烈反應停止時(約5min),將消化管置于控溫消煮爐上緩緩加熱45 min(管內土液應保持微沸,以不引起大量水分丟失為宜)。停止加熱,待消化管冷卻后,加2。
0g加速劑和8 mL濃硫酸,搖勻。按“不包括硝態和亞硝態氮的消煮”的步驟,消煮至試液完全變成黃綠色,再繼續消煮1 h,冷卻,蒸餾。在消煮試樣的同時,做兩份空白試驗。
5。5。3 氨的蒸餾和滴定:蒸餾前先按儀器使用說明書檢查定氮儀,并空蒸0。
5 h洗凈管道。待消煮液冷卻后,向消化管內加入約60 mL水和35 mL 400 g?L-1氫氧化鈉溶液,搖勻,置于定氮儀上。于三角瓶中加入25 mL 20 g?L-1 硼酸—指示劑混合液,將三角瓶置于定氮儀冷凝器的承接管下,管口插入硼酸溶液中,以免吸收不完全。
蒸餾5 min,用少量的水洗滌冷凝管的末端,洗液收入三角瓶內。每測完1個樣后用空試管裝清水清洗約2min。
用0。01 mol?L-1硫酸(或0。01 mol?L-1鹽酸)標準溶液滴定餾出液,由藍綠色至剛變為紅紫色。記錄所用酸標準溶液的體積。
空白測定所用酸標準溶液的體積,一般不得超過0。4 mL。
5。6 結果計算
土壤全氮(N),g ?kg-1 = [c?(V-V0) ×0。014/m] ×1000
V0——滴定空白時所用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
c——酸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1;
0.014——氮原子的毫摩爾質量;
m——風干試樣質量,g;
1000——換算成每千克含量。
平行測定結果用算術均值表示,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5。7 精密度 平行測定結果允許相差:
土壤含氮量(g ?kg-1) 允許絕對相差(g ?kg-1)
>1 ≤0。
05
1~0。6 ≤0。04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