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對土壤的影響(人類對土壤造成什么影響?)
一、人類對土壤造成什么影響?
1、垃圾填埋,產生COD、BOD濃度非常高的滲濾液,深入土地中.
2、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烴等等)吸附在細微顆粒上通過自然沉降或者雨洗落到地面上對土壤造成污染.
3、通過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化肥將大量有機物施加到農田里,從而對土壤造成污染,這部分污染物大部分都是難降解的,即常說的POPS.
4、氣態污染物如NO2,SO2排放到大氣中進一步與大氣顆粒物中的鹽分反應生成強酸鹽,隨雨水或自然沉降進入土壤,影響土壤的PH值.
5、過度放牧或者林地過度開墾使其表面過度裸露,使得水土流失加劇,也是對土壤的一種破壞.
二、固體廢物的來源、分類及危害?
1固體廢物來源 固體廢物來自人類活動的許多環節,主要包括生產過程和生活過程的一些環節。
固體廢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化學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轉化,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采取的處理方法不當,有害物即將通過水、氣、土壤、食物鏈等途徑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一般工業、礦業等廢物所含的化學成分會形成環境污染,人畜糞便和有機垃圾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場,形成病原體型污染。2固體廢物的分類 固體廢物有多種分類方法,按其化學性質可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按其危害狀況可分為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通常為了便于管理,我們按其來源分類,可分為礦業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城市垃圾、農業廢棄物和放射性固體,簡稱之為礦業廢物、工業廢物、垃圾、農業廢物和放射性廢物。3固體廢物的危害 3.1侵占土地 3.2污染土壤 3.3污染水體 3.4污染大氣 3.5影響環境衛生 3.6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三、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途徑有哪些?
1、如將固體廢棄物簡易堆置、排入水體、隨意排放、隨意裝卸、隨意轉移、偷排偷運等不當處理,破壞景觀,其所含的非生物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進入土壤、水體、大氣和生物系統,對土壤、水體、大氣和生物系統造成一次污染,破壞生態環境。
2、將有害廢棄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澤或通過管網排入水體,或粉塵、容器盛裝的危險廢氣等大氣有害物排入大氣,不僅導致水體或大氣污染,而且還導致污染范圍的擴大,后果相當嚴重。
3、長時間不當儲存與堆置過程中,廢棄物堆體滋生霉菌和寄生蟲等病原體,加速老鼠、蛇和蚊蟲等生物體的繁殖與生長,帶來疾病和疾病傳播危險。
四、廢塑料制品對土壤和作物的影響及防治?
第一、侵占土地過多。塑料類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一般可達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氣。塑料、紙屑和粉塵隨風飛揚。 第三、污染水體。河、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水面上方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面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因其絞在消化道中無法消化而活活餓死。 第四、火災隱患。白色垃圾幾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災事故不斷發生,時常造成重大損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們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而其中的殘留物也常常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
五、堆肥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堆肥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有機質含量、含水率、碳氮比、pH、溫度和供氧。
(1)有機質含量 研究表明,堆肥中合適的有機物含量為20%~80%。有機質含量低,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將不足以維持堆肥所需要的溫度,并且堆肥肥效低;但過高的有機質含量又將為通風供氧帶來影響,從而產生厭氧和發臭。(2)含水率 在堆肥過程中,按重量計,40%~65%的含水率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水分超過70%,分解速度明顯降低;水分低于40%不能滿足微生物生長需要,有機物難以分解。(3)碳氮比 對于快速堆肥建議初始碳氮比為(20~40)∶1。如果原料碳氮比高,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長受到限制,有機物分解速度就慢,發酵過程就長,同時導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過高。堆肥施入土壤后,將奪取土壤中的氮素,使土壤陷入氮饑餓狀態,影響作物生長。若碳氮比過低,可供消耗的能量來源少,氮素養料相對過剩,則氮將變成氨氮而揮發,導致氮元素大量損失而降低肥效。(4)pH 一般微生物最適宜的pH是中性或弱堿性,pH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堆肥發酵不利。在整個堆肥過程中,pH隨時間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一般情況下,堆肥過程中的pH有足夠的緩沖能力,使pH穩定在可以保證好氧分解的酸堿度水平。(5)溫度 溫度的作用主要是影響微生物的生長。一般高溫菌對有機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溫菌,現在的快速、高溫、好氧堆肥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堆肥開始時,中溫菌經過1~2天的作用,使堆肥溫度達到50~65℃;在此高溫下,堆肥只要5~6天即可達到無害化。如果堆體溫度過低,將大大延長堆肥達到腐熟的時間,而過高的堆體溫度(〉70℃)將對堆肥微生物產生有害的影響。(6)供氧 氧是好氧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供氧量的多少與微生物活動的強烈程度和有機物的分解速度及堆肥的粒度密切相關。目前采用的供氧方法主要有主動通風和被動通風兩種。可以利用裝載機和動力鏟或其他特殊設備翻堆、向堆體內插入帶孔的通風管、借助高壓風機強制通風供氧和自然通風供氧。六、腐爛的垃圾對土壤有什么影響呢?
腐爛又稱 腐敗,是指動、植物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而且回到大自然物質循環的過程,腐爛的動、植物又稱腐殖質。 腐殖質是指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機物質。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腐殖質能夠增加可以讓空氣和水進入的空隙,也同樣產生植物必須的氮、硫磺、鉀和磷。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